不同热解温度生物炭对多环芳烃的吸附—解吸附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多环芳烃污染现状 | 第12-14页 |
1.2 修复多环芳烃污染的方法 | 第14-16页 |
1.2.1 物理、化学修复 | 第14页 |
1.2.2 生物修复 | 第14-15页 |
1.2.3 固定化载体修复技术 | 第15-16页 |
1.3 生物炭的制备 | 第16-18页 |
1.3.1 生物炭原料 | 第16-17页 |
1.3.2 生物炭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1.4 生物炭的基本性质 | 第18-20页 |
1.4.1 元素构成 | 第18页 |
1.4.2 pH值 | 第18-19页 |
1.4.3 官能团 | 第19-20页 |
1.4.4 比表面积及孔隙度 | 第20页 |
1.5 生物炭的吸附原理 | 第20-22页 |
1.5.1 分配作用 | 第21页 |
1.5.2 表面吸附 | 第21-22页 |
1.5.3 孔隙截留 | 第22页 |
1.6 生物炭的应用方向 | 第22-24页 |
1.6.1 农业应用 | 第22-23页 |
1.6.2 缓解气候变化应用 | 第23页 |
1.6.3 污染修复应用 | 第23-24页 |
1.7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生物炭的制备及表征 | 第25-32页 |
2.1 生物炭的制备 | 第25-2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2.1.2 生物炭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 生物炭的表征 | 第26页 |
2.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 第26页 |
2.2.2 表征方法 | 第26页 |
2.3 结果分析 | 第26-27页 |
2.4 生物炭特性表征结果 | 第27-31页 |
2.4.1 生物炭产率及灰分 | 第27页 |
2.4.2 生物炭元素构成及比表面积 | 第27-29页 |
2.4.3 pH值 | 第29页 |
2.4.4 FTIR光谱 | 第29-31页 |
2.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多环芳烃吸附实验 | 第32-45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3.1.2 预实验 | 第32页 |
3.1.3 吸附实验 | 第32-33页 |
3.1.4 多环芳烃检测方法 | 第33-34页 |
3.2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3.2.1 分析方法 | 第34页 |
3.2.2 吸附动力学分析 | 第34-35页 |
3.2.3 吸附等温线 | 第35页 |
3.3 吸附实验结果 | 第35-43页 |
3.3.1 菲背景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 第35-36页 |
3.3.2 芘背景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 第36-37页 |
3.3.3 吸附动力学 | 第37-41页 |
3.3.4 吸附等温线拟合 | 第41-43页 |
3.3.5 FTIR光谱图 | 第43页 |
3.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多环芳烃解吸附实验 | 第45-48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4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45页 |
4.1.2 解吸附实验设计 | 第45页 |
4.1.3 多环芳烃检测方法 | 第45页 |
4.2 解吸附的滞后性分析 | 第45-46页 |
4.3 解吸附的滞后性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4 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页 |
5.2 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