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缩写表 | 第10-11页 |
论文中合成的化合物结构式 | 第11-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1.1 1,8-萘啶基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1.1 1,8-萘啶类化合物的结构 | 第12-14页 |
1.1.2 1,8-萘啶类化合物合成方法 | 第14-15页 |
1.2 几个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 第15-16页 |
1.2.1 基态、激发态 | 第15页 |
1.2.2 荧光、斯托克斯位移 | 第15-16页 |
1.2.3 分子的激发与弛豫 | 第16页 |
1.3 荧光探针 | 第16-19页 |
1.3.1 荧光探针识别原理 | 第17-19页 |
1.4 1,8-萘啶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1.4.1 1,8-萘啶类衍生物在荧光探针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4.2 1,8-萘啶及其衍生物在生物及医学领域的应用 | 第21-25页 |
1.5 论文设计思想 | 第25-27页 |
第2章 1,8-萘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 第27-62页 |
2.1 化合物L1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 第27-30页 |
2.1.1 化合物L1的合成 | 第27页 |
2.1.2 化合物L1的红外光谱 | 第27-28页 |
2.1.3 化合物L1的溶剂效应 | 第28-29页 |
2.1.4 金属离子络合对化合物L1光谱性质的影响 | 第29-30页 |
2.2 化合物L2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 第30-33页 |
2.2.1 化合物L2的合成 | 第30-31页 |
2.2.3 化合物L2的溶剂效应 | 第31-32页 |
2.2.4 金属离子络合对化合物L2光性质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 化合物L3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 第33-35页 |
2.3.1 化合物L3的合成 | 第33页 |
2.3.2 化合物L3的溶剂效应 | 第33-34页 |
2.3.3 金属离子络合对化合物L3光性质的影响 | 第34-35页 |
2.4 化合物L4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 第35-41页 |
2.4.1 化合物L4的合成 | 第35-36页 |
2.4.2 化合物L4的红外光谱 | 第36页 |
2.4.3 化合物L4的溶剂效应 | 第36-37页 |
2.4.4 金属离子络合对化合物L4光性质的影响(荧光选择性) | 第37-38页 |
2.4.5 化合物L4对Fe~(3+)的荧光滴定测试 | 第38-39页 |
2.4.6 检测极限的测试 | 第39页 |
2.4.7 Job-Plot测试 | 第39-40页 |
2.4.8 其他离子对Fe~(3+)的干扰 | 第40-41页 |
2.5 化合物L5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 第41-44页 |
2.5.1 化合物L5的合成 | 第41页 |
2.5.2 化合物L5的红外光谱 | 第41-42页 |
2.5.3 化合物L5的溶剂效应 | 第42-43页 |
2.5.4 金属离子络合对化合物L5光性质的影响 | 第43-44页 |
2.6 化合物L6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 第44-49页 |
2.6.1 化合物L6的合成 | 第44页 |
2.6.2 化合物L6的红外光谱 | 第44-45页 |
2.6.3 化合物L6的溶剂效应 | 第45页 |
2.6.4 金属离子络合对化合物L6光性质的影响(荧光选择性) | 第45-47页 |
2.6.5 化合物L6对Pb~(2+)的荧光滴定测试 | 第47页 |
2.6.6 检测极限的测试 | 第47-48页 |
2.6.7 Job-Plot测试 | 第48-49页 |
2.6.8 其他离子对Pb~(2+)的干扰 | 第49页 |
2.7 化合物L7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 第49-53页 |
2.7.1 化合物L7的合成 | 第49-50页 |
2.7.2 化合物L7的红外光谱 | 第50-51页 |
2.7.3 化合物L7的溶剂效应 | 第51页 |
2.7.4 金属离子络合对化合物L7光性质的影响 | 第51-53页 |
2.8 化合物L8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 第53-58页 |
2.8.1 化合物L8的合成 | 第53页 |
2.8.2 化合物L8的红外光谱 | 第53-54页 |
2.8.3 化合物L8的溶剂效应 | 第54-55页 |
2.8.4 金属离子络合对化合物L8光性质的影响(荧光选择性) | 第55-56页 |
2.8.5 化合物L8对Fe~(3+)的荧光滴定测试 | 第56页 |
2.8.6 检测极限的测试 | 第56-57页 |
2.8.7 Job-Plot测试 | 第57-58页 |
2.8.8 其他离子对Fe~(3+)的干扰 | 第58页 |
2.9 化合物L9的合成及光谱性质研究 | 第58-61页 |
2.9.1 化合物L9的合成 | 第58-59页 |
2.9.2 化合物L9的红外光谱 | 第59页 |
2.9.3 化合物L9的溶剂效应 | 第59-60页 |
2.9.4 金属离子络合对化合物L9光性质的影响 | 第60-61页 |
2.10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3章 1,8-萘啶衍生物的光学性质理论研究 | 第62-68页 |
3.1 计算方法 | 第62-63页 |
3.2 紫外吸收光谱 | 第63-67页 |
3.3 结论 | 第6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实验部分 | 第68-77页 |
4.1 试剂和仪器 | 第68-69页 |
4.1.1 试剂及其处理 | 第68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68-69页 |
4.2 1,8-萘啶衍生物前体合成 | 第69-71页 |
4.2.1 原料及反应前期化合物的合成 | 第69-71页 |
4.3 1,8-萘啶衍生物的合成 | 第71-77页 |
4.3.1 化合物L1的合成 | 第71-72页 |
4.3.2 化合物L2的合成 | 第72页 |
4.3.3 化合物L3的合成 | 第72-73页 |
4.3.4 化合物L4的合成 | 第73-74页 |
4.3.5 化合物L5的合成 | 第74页 |
4.3.6 化合物L6的合成 | 第74-75页 |
4.3.7 化合物L7的合成 | 第75页 |
4.3.8 化合物L8的合成 | 第75-76页 |
4.3.9 化合物L9的合成 | 第76-77页 |
全文总结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附录 | 第84-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