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4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公交专用道基础理论介绍 | 第18-24页 |
2.1 公交专用道的含义 | 第18页 |
2.2 设置公交专用道的优缺点 | 第18页 |
2.3 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条件 | 第18-19页 |
2.4 公交专用道的设置形式 | 第19-23页 |
2.4.1 根据设置专用道的横向位置分类 | 第19-21页 |
2.4.2 根据公交专用道的隔离形式分类 | 第21-22页 |
2.4.3 根据车流组织形式分类 | 第22页 |
2.4.4 根据专用道开放时间分类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4-40页 |
3.1 评价指标的初选取 | 第24-34页 |
3.1.1 时间因素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 | 第25-30页 |
3.1.2 交通因素指标含义及计算方法 | 第30-32页 |
3.1.3 经济因素指标及计算方法 | 第32-34页 |
3.2 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34-39页 |
3.2.1 数据的收集及标准化 | 第35-37页 |
3.2.2 建立特征关联矩阵 | 第37页 |
3.2.3 F统计量确定指标合理分类 | 第37-38页 |
3.2.4 应用粗糙集进行属性约简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权重的确定和评价方法的选取 | 第40-52页 |
4.1 权重确定方法 | 第40-46页 |
4.1.1 粗糙集法确定权重 | 第41-42页 |
4.1.2 德尔菲熵权法确定权重 | 第42-44页 |
4.1.3 基于离差平方和的最优组合赋权方法 | 第44-46页 |
4.2 评价方法的选取及简介 | 第46-51页 |
4.2.1 常用评价方法的不足 | 第46-47页 |
4.2.2 基于理想解的Vague物元分析法 | 第47-49页 |
4.2.3 基于理想解的Vague物元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大连市限时公交专用道交通效益评价 | 第52-70页 |
5.1 建立限时公交专用道评价指标体系 | 第52-61页 |
5.1.1 数据的采集与标准化 | 第52-57页 |
5.1.2 指标筛选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57-61页 |
5.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第61-65页 |
5.2.1 粗糙集法确定权重 | 第61-63页 |
5.2.2 德尔菲法与结构熵权法相结合确定权重 | 第63-64页 |
5.2.3 基于离差平方和的最优组合赋权方法 | 第64-65页 |
5.3 大连市限时公交专用道的交通效益评价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0-72页 |
6.1 总结 | 第70页 |
6.2 创新点 | 第70-71页 |
6.3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A 公交专用道设置前后指标变化量表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