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综述--天雄来源及炮制考证 | 第9-14页 |
1.天雄来源考证 | 第9-11页 |
1.1 以生长年限命名天雄 | 第9页 |
1.2 以形状大小命名天雄 | 第9-10页 |
1.3 以栽培变异命名天雄 | 第10-11页 |
1.4 以药力大小命名天雄 | 第11页 |
2.天雄炮制考证 | 第11-14页 |
第二章 炮天雄化学成分系统预实验 | 第14-18页 |
1.供试液的制备与检识 | 第14页 |
1.1 水浸液的制备与检识 | 第14页 |
1.2 乙醇提取液的制备与检识 | 第14页 |
1.3 石油醚提取液的制备 | 第14页 |
2.实验结果 | 第14-18页 |
第三章 炮天雄质量标准研究 | 第18-56页 |
(一)炮天雄质量标准草案 | 第18-21页 |
(二)质量标准草案说明 | 第21-56页 |
1.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2-23页 |
1.1 实验药材和试剂 | 第22-23页 |
2.名称 | 第23页 |
3.炮制方法 | 第23-24页 |
4.性状 | 第24-31页 |
4.1 样品处理 | 第25页 |
4.2 机器视觉技术对炮天雄颜色的评价 | 第25-27页 |
4.3 HeraclesⅡ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测定炮天雄气味中的成分 | 第27-31页 |
4.4 炮天雄性状描述 | 第31页 |
5.鉴别 | 第31-38页 |
5.1 粉末显微鉴别 | 第31-32页 |
5.2 薄层鉴别 | 第32-33页 |
5.3 薄层鉴别方法学考察 | 第33-38页 |
6.检查 | 第38页 |
6.1 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 第38页 |
6.2 水分 | 第38页 |
7.浸出物 | 第38-39页 |
8.含量测定 | 第39-56页 |
8.1 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39-40页 |
8.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 第40页 |
8.3 方法学考察 | 第40-54页 |
8.4 含量测定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基于化学计量学对炮天雄质量整体评价 | 第56-63页 |
1.炮天雄色泽和生物碱含量的聚类分析 | 第56-58页 |
1.1 炮天雄色泽和生物碱含量总体指标聚类分析 | 第56页 |
1.2 炮天雄颜色聚类分析 | 第56-57页 |
1.3 炮天雄生物碱含量聚类分析 | 第57-58页 |
2.炮天雄色泽和生物碱含量相关性分析 | 第58页 |
3.炮天雄色泽和生物碱含量的主成分分析(PCA) | 第58-60页 |
3.1 炮天雄色泽PCA分析 | 第59页 |
3.2 炮天雄生物碱含量PCA分析 | 第59-60页 |
4.炮天雄气味PCA分析和雷达特征图谱分析 | 第60-63页 |
4.1 主成分分析(PCA) | 第60-61页 |
4.2 雷达特征图谱分析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炮天雄温肾助阳作用研究 | 第63-81页 |
1.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4-66页 |
1.1 实验仪器与耗材 | 第64-66页 |
1.2 动物 | 第66页 |
2.炮天雄对灌胃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大鼠温肾助阳作用研究 | 第66-75页 |
2.1 动物给药剂量的设计 | 第66页 |
2.2 药液的制备 | 第66-67页 |
2.3 方法 | 第67-68页 |
2.4 结果 | 第68-74页 |
2.5 炮天雄对腺嘌呤致肾阳虚模型大鼠“温肾助阳”作用机制探讨 | 第74-75页 |
3.炮天雄对切除双侧肾上腺致肾阳虚模型大鼠温肾助阳作用研究 | 第75-81页 |
3.1 方法 | 第75-76页 |
3.2 结果 | 第76-80页 |
3.3 炮天雄对切除双侧肾上腺致肾阳虚模型大鼠温肾助阳作用机制探讨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1.总结 | 第81页 |
2.创新性 | 第81-82页 |
3.展望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示例)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