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丹参的概况 | 第10-11页 |
1.2 丹参的化学成分 | 第11-13页 |
1.2.1 丹参脂溶性成分 | 第12页 |
1.2.2 丹参水溶性成分 | 第12-13页 |
1.3 丹参的水溶性成分的药理研究 | 第13-16页 |
1.3.1 丹酚酸B的药理作用 | 第13-15页 |
1.3.2 丹参素的药理作用 | 第15-16页 |
1.4 蛋白质的纯化 | 第16页 |
1.5 蛋白质电印迹及N-端序列测定 | 第16-17页 |
1.5.1 蛋白质的电印迹 | 第16页 |
1.5.2 蛋白质N-端序列的测定与分析 | 第16-17页 |
1.6 真核生物基因克隆的策略研究 | 第17-21页 |
1.6.1 RNA的提取 | 第17-18页 |
1.6.2 PCR技术 | 第18-21页 |
1.6.2.1 RT-PCR技术 | 第19页 |
1.6.2.2 RACE技术 | 第19-21页 |
1.7 序列的测定 | 第21页 |
1.8 目的基因片段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1-22页 |
1.9 丹酚酸酯酶的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1.9.1 丹酚酸酯酶及其基因克隆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22页 |
1.9.2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41页 |
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第24-26页 |
2.1.1 菌株与载体 | 第24页 |
2.1.2 培养基 | 第24页 |
2.1.3 仪器与设备 | 第24-25页 |
2.1.4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41页 |
2.2.1 检测方法 | 第26-27页 |
2.2.2 液体发酵培养基的制备 | 第27页 |
2.2.2.1 制备麸皮浸出发酵液 | 第27页 |
2.2.2.2 丹参浸出液的制备 | 第27页 |
2.2.3 菌种液体发酵条件的确定 | 第27-29页 |
2.2.3.1 培养基中诱导物浓度的确定 | 第27-28页 |
2.2.3.2 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28-29页 |
2.2.4 酶的提取与活力测定 | 第29页 |
2.2.4.1 粗酶的提取 | 第29页 |
2.2.4.2 酶活力的检测 | 第29页 |
2.2.5 丹酚酸酯酶的纯化及纯度鉴定 | 第29-31页 |
2.2.5.1 酶的分离纯化 | 第29-31页 |
2.2.5.2 酶分子量的测定 | 第31页 |
2.2.6 丹酚酸酯酶的酶性质研究 | 第31-32页 |
2.2.6.1 酶反应最适温度的测定 | 第31页 |
2.2.6.2 酶温度稳定性的测定 | 第31页 |
2.2.6.3 酶反应最适pH的测定 | 第31-32页 |
2.2.6.4 酶pH稳定性的测定 | 第32页 |
2.2.6.5 金属离子对酶反应的影响 | 第32页 |
2.2.7 丹酚酸酯酶的电印迹及N-端序列的测定 | 第32-34页 |
2.2.7.1 丹酚酸酯酶的电印迹 | 第32-34页 |
2.2.7.2 酶蛋白N-端序列的测定 | 第34页 |
2.2.8 R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34-37页 |
2.2.8.1 菌体的收集 | 第34页 |
2.2.8.2 R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2.2.8.3 RNA的质量检测 | 第35-37页 |
2.2.9 RNA的消化与精制 | 第37页 |
2.2.9.1 RNA的消化 | 第37页 |
2.2.9.2 RNA的精制 | 第37页 |
2.2.10 丹酚酸酯酶的基因调取 | 第37-40页 |
2.2.10.1 CDS区基因序列的扩增及测定 | 第37-40页 |
2.2.11 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4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1-66页 |
3.1 菌种液体发酵条件的确定 | 第41-43页 |
3.1.1 培养基中诱导物浓度的确定 | 第41-42页 |
3.1.2 培养时间的确定 | 第42-43页 |
3.2 酶的纯化及纯度鉴定 | 第43-49页 |
3.2.1 酶的纯化 | 第43-46页 |
3.2.1.1 葡聚糖凝胶层析 | 第43-44页 |
3.2.1.2 离子交换层析 | 第44-46页 |
3.2.2 酶的纯度鉴定 | 第46-47页 |
3.2.3 酶的分子量测定 | 第47-49页 |
3.3 丹酚酸酯的酶性质研究 | 第49-54页 |
3.3.1 酶反应最适温度 | 第49-50页 |
3.3.2 温度稳定性 | 第50-51页 |
3.3.3 酶反应最适pH | 第51-53页 |
3.3.4 pH稳定性 | 第53-54页 |
3.3.5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54页 |
3.4 蛋白质N-端序列的测定 | 第54-55页 |
3.5 RNA的检测及提取 | 第55-56页 |
3.5.1 RNA吸光值检测 | 第55页 |
3.5.2 RNA的提取及电泳检测 | 第55-56页 |
3.6 丹酚酸酯酶基因的调取 | 第56-57页 |
3.6.1 CDS区基因序列的扩增及测定 | 第56-57页 |
3.6.1.1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56页 |
3.6.1.2 基因序列的扩增 | 第56-57页 |
3.7 基因序列分析与进化树构建 | 第57-66页 |
3.7.1 CTF291 PF2a基因序列的分析 | 第57-58页 |
3.7.2 CTF291 PF2a的序列进化树的构建 | 第58-66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