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4页 |
一、冠心苏合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14-22页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4-15页 |
1.1.1 实验动物 | 第14页 |
1.1.2 实验药品 | 第14页 |
1.1.3 生物检验试剂 | 第14页 |
1.1.4 实验仪器 | 第14页 |
1.1.5 给药方案 | 第14页 |
1.1.6 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建立 | 第14-15页 |
1.1.7 检测指标 | 第15页 |
1.1.8 数据处理 | 第15页 |
1.2 结果 | 第15-19页 |
1.2.1 冠心苏合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血清酶学和cTn-T指标的影响 | 第15-16页 |
1.2.2 冠心苏合对急性心梗大鼠梗死心肌重量百分率的影响 | 第16页 |
1.2.3 冠心苏合对大鼠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影响 | 第16页 |
1.2.4 冠心苏合对大鼠心率的影响 | 第16页 |
1.2.5 形态学检查 | 第16-19页 |
1.3 讨论 | 第19-21页 |
1.4 小结 | 第21-22页 |
二、冠心苏合对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22-31页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22-24页 |
2.1.1 实验动物 | 第22页 |
2.1.2 实验药物 | 第22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1.4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1.5 制备冠心苏合大鼠含药血清 | 第23页 |
2.1.6 制备乳鼠心肌细胞 | 第23页 |
2.1.7 H_2O_2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23页 |
2.1.8 实验分组及检测细胞存活率 | 第23-24页 |
2.1.9 细胞活性的检测 | 第24页 |
2.1.10 Hoechst33258染色形态学研究 | 第24页 |
2.1.11 MDA含量及LDH、CAT、T-SOD活性测定 | 第24页 |
2.1.12 数据处理 | 第24页 |
2.2 结果 | 第24-28页 |
2.2.1 乳鼠心肌细胞培养 | 第24页 |
2.2.2 H_2O_2对原代心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第24-25页 |
2.2.3 H_2O_2所致乳鼠心肌细胞损伤存活率的影响 | 第25页 |
2.2.4 Hoechst33258染色结果 | 第25页 |
2.2.5 心肌细胞培养液中MDA含量和T-SOD、CAT、LDH活性的影响 | 第25-28页 |
2.3 讨论 | 第28-30页 |
2.4 小结 | 第30-31页 |
三、冠心苏合对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血管作用研究 | 第31-35页 |
3.1 对象和方法 | 第31-32页 |
3.1.1 实验动物 | 第31页 |
3.1.2 实验药物 | 第31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3.1.4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3.1.5 大鼠胸主动脉条标本的制备及内皮完整性检测 | 第31页 |
3.1.6 冠心苏合对大鼠胸主动脉环的直接作用 | 第31页 |
3.1.7 冠心苏合对KC1所致的主动脉环收缩反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8 冠心苏合对NE所致的主动脉环收缩反应的影响 | 第32页 |
3.1.9 统计学处理 | 第32页 |
3.2 结果 | 第32-33页 |
3.3 讨论 | 第33-34页 |
3.4 小结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展望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42-43页 |
综述 心脏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的应用及发展 | 第43-52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