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0.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0.1.1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0.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0.2 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0.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0.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9页 |
0.3.1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0.3.2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 | 第19-25页 |
1.1 贫困相关概念 | 第19-23页 |
1.1.1 贫困的概念 | 第19-20页 |
1.1.2 扶贫的概念及类型 | 第20-22页 |
1.1.3 精准扶贫的概念 | 第22页 |
1.1.4 精准扶贫机制的概念 | 第22-23页 |
1.2 有关贫困的理论 | 第23-25页 |
1.2.1 贫困恶性循环理论 | 第23页 |
1.2.2 非均衡增长理论 | 第23-24页 |
1.2.3 赋权理论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 | 第25-33页 |
2.1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 第25-27页 |
2.1.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 第25页 |
2.1.2 实现攻坚脱贫的需要 | 第25-26页 |
2.1.3 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 第26-27页 |
2.2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来源 | 第27-29页 |
2.2.1 对马克思的消除贫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27-28页 |
2.2.2 对邓小平社会共同富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第28-29页 |
2.3 精准扶贫思想的发展轨迹 | 第29-33页 |
2.3.1 初步认识中国的贫困现象 | 第29-30页 |
2.3.2 摆脱贫困的策略选择 | 第30页 |
2.3.3 形成精准扶贫思想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我国扶贫工作发展的历史脉络及其目前面临的挑战 | 第33-40页 |
3.1 我国扶贫工作发展的历史脉络 | 第33-36页 |
3.1.1 集中消除普遍贫困阶段(1978——1985年) | 第33-34页 |
3.1.2 针对区域开发扶贫阶段(1986——2000年) | 第34页 |
3.1.3 细化深化扶贫工作阶段(2001——2010年) | 第34-35页 |
3.1.4 明确精准扶贫战略阶段(2011——至今) | 第35-36页 |
3.2 我国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面临的主要挑战 | 第36-40页 |
3.2.1 部分地区需要加快脱贫进程才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 | 第36-37页 |
3.2.2 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 第37-38页 |
3.2.3 易地扶贫搬迁任务非常艰巨 | 第38页 |
3.2.4 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乏力,返贫压力上升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创新精准扶贫机制的重大意义 | 第40-46页 |
4.1 政府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与局限 | 第40-42页 |
4.1.1 政府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 第40-41页 |
4.1.2 政府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局限 | 第41-42页 |
4.2 市场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与局限 | 第42-44页 |
4.2.1 市场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 第42-43页 |
4.2.2 市场扶贫在精准扶贫中的局限 | 第43-44页 |
4.3 政府扶贫和市场扶贫相结合的价值 | 第44-46页 |
4.3.1 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第44页 |
4.3.2 有利于区域协调发展 | 第44-45页 |
4.3.3 有利于夯实执政根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国内扶贫案例研究 | 第46-52页 |
5.1 四川省苍溪县易地扶贫搬迁案例 | 第46-47页 |
5.1.1 苍溪县扶贫现状分析 | 第46页 |
5.1.2 苍溪县扶贫对策经验 | 第46-47页 |
5.2 湖北省公安县产业扶贫案例 | 第47-49页 |
5.2.1 公安县扶贫现状分析 | 第47-48页 |
5.2.2 公安县扶贫对策经验 | 第48-49页 |
5.3 贵州省毕节试验区精准扶贫案例 | 第49-52页 |
5.3.1 毕节试验区扶贫现状分析 | 第49-50页 |
5.3.2 毕节试验区扶贫对策经验 | 第50-52页 |
第六章 创新精准扶贫机制的有效途径 | 第52-62页 |
6.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第52-55页 |
6.1.1 坚持扶贫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 第52-53页 |
6.1.2 加快扶贫资源的组织和动员 | 第53-54页 |
6.1.3 大幅度增加财政扶贫资金 | 第54-55页 |
6.2 完善市场扶贫机制 | 第55-56页 |
6.2.1 加强法治化建设 | 第55页 |
6.2.2 明确利益导向性 | 第55-56页 |
6.2.3 重视保障贫困群体 | 第56页 |
6.3 推进构建政府——市场双导向扶贫机制 | 第56-62页 |
6.3.1 完善精准扶贫识别机制,实现“真扶贫,扶真贫” | 第56-57页 |
6.3.2 强化因村派人精准帮扶机制,不断提升扶贫效率 | 第57-58页 |
6.3.3 完善贫困人口参与机制,推动就业脱贫 | 第58-59页 |
6.3.4 强化精准脱贫制度建设,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 第59-60页 |
6.3.5 建立大数据管理模式,精准扶贫项目资金管理机制 | 第60-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