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碳及其无机化合物论文

生物质多孔碳材料及其复合物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生物质碳材料第11-12页
        1.1.1 生物质的基本概念第11页
        1.1.2 生物质炭第11-12页
        1.1.3 生物质材料在能量储存方面的应用第12页
        1.1.4 生物质材料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第12页
    1.2 超级电容器的简介第12-13页
        1.2.1 超级电容器的分类第12-13页
        1.2.2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第13页
        1.2.3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分类第13页
    1.3 炭基电极材料第13-15页
        1.3.1 活性炭第13-14页
        1.3.2 活性炭纤维第14页
        1.3.3 碳纳米管第14-15页
        1.3.4 模板碳第15页
    1.4 金属氧化物材料第15页
    1.5 导电聚合物材料第15页
    1.6 复合材料第15-16页
    1.7 生物质碳材料的制备第16页
        1.7.1 炭化第16页
        1.7.2 活化第16页
    1.8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内容及意义第16-18页
第2章 实验部分第18-20页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18页
        2.1.1 实验材料与药品第18页
        2.1.2 本章实验所采用的主要设备第18页
    2.2 材料的物化性能表征方法第18-19页
        2.2.1 X射线衍射(XRD)第18-19页
        2.2.2 孔径分布测试与比表面积(BET)测试第19页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19页
        2.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19页
        2.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第19页
    2.3 电化学表征方法第19-20页
        2.3.1 循环伏安法(CV)第19页
        2.3.2 恒流充放电(GCD)第19页
        2.3.3 电化学阻抗(EIS)第19-20页
第3章 黑曲霉菌基活性炭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第20-31页
    3.1 引言第20-21页
        3.1.1 菌丝第20页
        3.1.2 丝状真菌第20页
        3.1.3 培养基第20-21页
    3.2 实验部分第21-22页
        3.2.1 氮掺杂黑曲霉菌多孔碳(PAC)样品的制备第21-22页
        3.2.2 材料的结构和成分表征第22页
        3.2.3 样品的电化学测试第22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22-30页
        3.3.1 样品形貌和结构的表征第22-25页
        3.3.2 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的表征第25-30页
    3.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4章 生物质多孔炭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第31-36页
    4.1 前言第31-32页
    4.2 生物质碳与四氧化三钴复合材料的制备第32-33页
        4.2.1 复合菌种的培养第32页
        4.2.2 制备多孔炭与四氧化三钴的复合物第32-33页
        4.2.3 材料表征第33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3-35页
        4.3.1 多孔炭复合材料的形貌分析第33页
        4.3.2 基于循环伏安法的电化学测试第33-34页
        4.3.3 基于恒流充放电的电化学测试第34-35页
    4.4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5章 结论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6页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环境下铌镁钛酸铅力电耦合压痕响应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水溶性大环芳烃功能化金粒子的杂化纳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