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1 空区引起的复杂难采矿体开采技术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诱导冒落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矿山地质及矿山生产现状调查 | 第17-27页 |
2.1 矿床特征 | 第17页 |
2.1.1 矿床赋存特征 | 第17页 |
2.1.2 矿化类型 | 第17页 |
2.2 矿体特征 | 第17-18页 |
2.2.1 岩体内矿体 | 第17页 |
2.2.2 岩体外接触带矿体 | 第17-18页 |
2.3 水文地质 | 第18-19页 |
2.3.1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 第18页 |
2.3.2 矿床水文地质特征 | 第18-19页 |
2.4 矿井提升运输系统 | 第19页 |
2.5 主要采矿方法及开采现状 | 第19-22页 |
2.5.1 主要采矿方法 | 第19-20页 |
2.5.2 各分段开采现状 | 第20-22页 |
2.6 空区破坏情况调查 | 第22-27页 |
2.6.1 地面破坏情况调查 | 第22-24页 |
2.6.2 井下破坏情况调查 | 第24-27页 |
第3章 矿岩稳定性分析及下盘残留体放矿实验 | 第27-35页 |
3.1 矿岩稳定性分析 | 第27-29页 |
3.1.1 矿岩结构面调查 | 第27-29页 |
3.2 岩点荷载强度的测定 | 第29-32页 |
3.2.1 实验步骤与要求 | 第29-30页 |
3.2.2 测定数据与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3.2.3 岩体基本质量指标计算与稳定性分级 | 第31-32页 |
3.3 下盘残留体放矿实验 | 第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第4章 冒落规律及冒落跨度的研究 | 第35-51页 |
4.1 冒落过程分析 | 第35-36页 |
4.2 冒落进程的控制方法 | 第36-37页 |
4.3 稳定图法 | 第37-44页 |
4.3.1 稳定图法简介 | 第37-40页 |
4.3.2 基于稳定图法的冒落跨度计算 | 第40-44页 |
4.4 Barton经验公式法计算冒落跨度 | 第44页 |
4.5 Pakalnis临界跨度图法计算冒落跨度 | 第44-45页 |
4.6 冒落拱原理计算冒落跨度 | 第45-4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7-51页 |
第5章 复杂难采矿体安全回采技术研究 | 第51-63页 |
5.1 概述 | 第51-53页 |
5.2 Surpac软件介绍 | 第53-54页 |
5.2.1 建立矿体的三维模型 | 第53-54页 |
5.3 回采方案的设计 | 第54-62页 |
5.3.1 采矿方法的选择 | 第54-56页 |
5.3.2 沿脉进路位置及分段高度的选择 | 第56-57页 |
5.3.3 双堑沟底部结构的应用 | 第57-59页 |
5.3.4 回采方法 | 第59-60页 |
5.3.5 冒落进程的监视 | 第60-61页 |
5.3.6 放矿后残矿的回收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6章 空区灾害的防治 | 第63-73页 |
6.1 概述 | 第63页 |
6.2 残留空区危害的防治 | 第63-64页 |
6.3 冒落空区灾害的防治 | 第64-70页 |
6.3.1 冒落气浪防治 | 第64-70页 |
6.3.2 陷落危害防治 | 第70页 |
6.3.3 滚石危害防治 | 第70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7章 爆破参数的研究 | 第73-85页 |
7.1 概述 | 第73页 |
7.2 中深孔炮孔参数的确定 | 第73-77页 |
7.3 Surpac中深孔爆破设计 | 第77-83页 |
7.3.1 Surpac中深孔爆破设计的矿房构建 | 第77-81页 |
7.3.2 利用Surpac进行中深孔爆破设计 | 第81-83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8章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作者简介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