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第2章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仿真测试系统整体架构 | 第12-26页 |
2.1 变电站一次系统仿真模型 | 第12-15页 |
2.2 合并单元与智能终端设备配置 | 第15-16页 |
2.3 保护装置配置 | 第16-20页 |
2.3.1 主变压器保护测试单元 | 第16-17页 |
2.3.2 高压侧线路、高抗保护测试单元 | 第17-18页 |
2.3.3 220kV母线保护测试单元 | 第18页 |
2.3.4 边断路器保护测试单元 | 第18-19页 |
2.3.5 中断路器保护测试单元 | 第19-20页 |
2.4 变电站一次系统仿真模型与合并单元、智能终端联接方法 | 第20-22页 |
2.5 过程层设备与间隔层设备之间的接线方式 | 第22-23页 |
2.6 监控系统的实现方法 | 第23页 |
2.7 网络报文分析与故障录波装置 | 第23-24页 |
2.8 时钟同步网络 | 第24-26页 |
第3章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测试技术研究 | 第26-46页 |
3.1 智能变电站全站通讯系统测试技术研究 | 第26-29页 |
3.1.1 智能设备模型规范性检测 | 第26-28页 |
3.1.2 SV与GOOSE通信测试 | 第28页 |
3.1.3 站控层及站端通信服务功能检测 | 第28-29页 |
3.2 智能变电站网络性能测试技术 | 第29-34页 |
3.2.1 测试系统网络结构 | 第29页 |
3.2.2 交换机测试 | 第29-33页 |
3.2.3 网络流量测试 | 第33-34页 |
3.2.4 网络风暴测试 | 第34页 |
3.3 时钟系统测试研究 | 第34-37页 |
3.3.1 时钟信号精度测试 | 第35-36页 |
3.3.2 时钟守时精度测试 | 第36页 |
3.3.3 SV测试 | 第36页 |
3.3.4 GOOSE测试 | 第36-37页 |
3.3.5 网络设备延时测试 | 第37页 |
3.4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综合性能测试技术框架研究 | 第37-39页 |
3.4.1 研究整体思路 | 第37-38页 |
3.4.2 框架研究内容 | 第38-39页 |
3.5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数模测试技术 | 第39-46页 |
3.5.1 线路保护试验方案 | 第40-43页 |
3.5.2 母线保护试验方案 | 第43-44页 |
3.5.3 变压器保护试验方案 | 第44-46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6-47页 |
4.1 结论 | 第46页 |
4.2 工作展望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