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Android平台安全概述 | 第12-18页 |
| 2.1 Android系统机制 | 第12-14页 |
| 2.2 Android平台安全机制 | 第14-16页 |
| 2.3 Android平台典型恶意行为介绍 | 第16-1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第三章 Android平台恶意行为的产生基础 | 第18-39页 |
| 3.1 Android平台提权漏洞的分类与利用 | 第18-24页 |
| 3.1.1 直接在手机端触发的漏洞 | 第19-23页 |
| 3.1.2 无法直接在手机端触发的漏洞 | 第23-24页 |
| 3.2 Android恶意行为的实施途径 | 第24-35页 |
| 3.2.1 恶意的系统ROM包 | 第25页 |
| 3.2.2 本地恶意应用软件 | 第25-27页 |
| 3.2.3 网络途径 | 第27-29页 |
| 3.2.4 ADB工具 | 第29-35页 |
| 3.3 漏洞到威胁的转化 | 第35-38页 |
| 3.3.1 漏洞造成Android安全机制被突破 | 第36-37页 |
| 3.3.2 漏洞与攻击途径相结合形成威胁 | 第37-38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四章 Android平台权限提升攻击的实现与防范 | 第39-52页 |
| 4.1 基于树莓派设备的恶意移动电源 | 第39-44页 |
| 4.2 基于无线中间人攻击的恶意Webview脚本攻击 | 第44-48页 |
| 4.3 Android平台恶意行为的防范 | 第48-51页 |
| 4.3.1 针对ADB工具的安全建议 | 第48-50页 |
| 4.3.2 Android提权漏洞的防范措施 | 第50-51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 5.1 工作总结 | 第52页 |
| 5.2 研究展望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