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绪论 | 第6-10页 |
| 0.1 引言 | 第6页 |
| 0.2 热管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6-8页 |
| 0.3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8-10页 |
| 第1章 热管技术原理 | 第10-16页 |
| 1.1 普通热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 1.2 各种新型热管 | 第11-14页 |
| 1.2.1 脉动热管 | 第11-12页 |
| 1.2.2 旋转热管 | 第12-13页 |
| 1.2.3 两相流动力型分离式热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13-14页 |
| 1.3 热管工质的发展 | 第14-15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2章 两相流动力型热管组合性能试验研究 | 第16-23页 |
| 2.1 实验装置 | 第16-19页 |
| 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19页 |
| 2.2.1 开启动力型热管对除湿露点的影响 | 第19页 |
| 2.3 开启不同数量热管对热管总温降的影响 | 第19-21页 |
| 2.4 开启4套动力型热管在不同工况下的热管总温降 | 第21-22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两相流动力型热管组合露点低于 0℃试验研究 | 第23-29页 |
| 3.1 实验装置 | 第23页 |
|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 3.2.1 除湿露点温度低于 0℃可行性研究 | 第23-26页 |
| 3.2.2 动力型热管组合在除湿露点温度低于 0℃实验研究 | 第26-27页 |
| 3.2.3 动力型热管组合应用的露点温度变化趋势 | 第27-28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 第4章 两相流动力型热管在锅炉余热回收利用中的数值模拟 | 第29-42页 |
| 4.0 CFD软件介绍 | 第29页 |
| 4.1 FLUENT求解两相流流体原理 | 第29-31页 |
| 4.2 GAMBIT对物理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 第31-33页 |
| 4.3 FLUENT软件中的边界条件设置 | 第33页 |
| 4.4 FLUENT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3-40页 |
| 4.4.1 FLUENT模拟基本现象分析 | 第33-36页 |
| 4.4.2 FLUENT模拟结果的两相流流体的流动速度分析 | 第36-38页 |
| 4.4.3 相同传热温差下不同工况的FLUENT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8-39页 |
| 4.4.4 相同边界条件下水平管和竖直管的FLUENT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 第5章 两相流动力型热管在锅炉余热回收中设计方案 | 第42-53页 |
| 5.1 动力型热管换热器在锅炉余热回收应用中的优点及前景 | 第42页 |
| 5.2 锅炉烟气余热热量计算 | 第42-43页 |
| 5.3 热管回收热量方案 | 第43-45页 |
| 5.4 动力型热管蒸发器设计 | 第45-47页 |
| 5.5 动力型热管冷凝器设计 | 第47-48页 |
| 5.6 动力型热管机械泵的选型 | 第48-50页 |
| 5.7 动力型热管其它附属设备的选型 | 第50-51页 |
| 5.7.1 阀门的选型 | 第50页 |
| 5.7.2 储液罐的选型 | 第50页 |
| 5.7.3 压力表的选型 | 第50页 |
| 5.7.4 过滤器的选型 | 第50-51页 |
| 5.8 动力型热管工质选择及充注 | 第51页 |
| 5.9 动力型热管在锅炉余热回收中的系统总方案 | 第51-52页 |
| 5.10 回收方案的优点及经济性分析 | 第52页 |
| 5.11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结论 | 第53-54页 |
| 展望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 附录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