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来源及背景意义 | 第9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课题意义 | 第9页 |
1.2 配电网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的故障定位方法 | 第13-28页 |
2.1 配电网小电流接地故障过程分析 | 第13-19页 |
2.1.1 中性点不接地情况 | 第13-15页 |
2.1.2 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情况 | 第15-19页 |
2.2 配电网小电流接地故障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2.2.1 MATLAB简介 | 第19页 |
2.2.2 MATLAB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19-20页 |
2.3 基于多特征融合的优化小波神经网络故障定位原理 | 第20-27页 |
2.3.1 故障特征量的提取 | 第21-22页 |
2.3.2 遗传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流程 | 第22-25页 |
2.3.3 遗传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的配电网故障定位仿真结果 | 第25-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配电网小电流接地故障定位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28-34页 |
3.1 故障定位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28-29页 |
3.2 前端采集机部分 | 第29-30页 |
3.2.1 前端采集机硬件结构 | 第29页 |
3.2.2 前端采集机软件结构 | 第29-30页 |
3.3 诊断机部分 | 第30-32页 |
3.3.1 S3C2440硬件资源 | 第31页 |
3.3.2 S3C2440软件资源 | 第31页 |
3.3.3 诊断机的硬件结构 | 第31-32页 |
3.4 诊断机与PSX600通讯服务器通讯部分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诊断机Linux环境的搭建 | 第34-41页 |
4.1 宿主机上交叉编译环境的搭建 | 第34-35页 |
4.2 嵌入式系统Linux内核的裁剪 | 第35页 |
4.3 根文件系统的制作 | 第35-37页 |
4.4 QT/E 4.5.0 库的编译 | 第37-38页 |
4.5 嵌入式数据库SQLite的移植 | 第38-39页 |
4.6 嵌入式Linux系统的移植 | 第39-4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五章 诊断机QT界面及自定义按键驱动的设计 | 第41-53页 |
5.1 诊断机QT界面的设计 | 第41-43页 |
5.2 诊断机QT界面的仿真实现 | 第43-46页 |
5.2.1 Qtcreater 5.3.0 的安装及使用 | 第43页 |
5.2.2 诊断机QT界面的仿真实现 | 第43-45页 |
5.2.3 QT界面程序的移植 | 第45-46页 |
5.3 ARM-LINUX平台自定义按键驱动的设计 | 第46-52页 |
5.3.1 按键驱动的设计 | 第46-50页 |
5.3.2 包含自定义按键驱动的内核的制作 | 第50-51页 |
5.3.3 基于QT 4.5.0 的自定义按键插件的设计 | 第51-5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诊断机与PSX600通讯服务器间的通讯实现 | 第53-63页 |
6.1 PSX600通讯服务器简介 | 第53-54页 |
6.2 psxview软件介绍 | 第54-55页 |
6.3 诊断机与PSX600通讯服务器通讯流程 | 第55-56页 |
6.4 电力系统IEC 608705103规约简介 | 第56-57页 |
6.5 TCP/IP协议简介 | 第57-58页 |
6.6 socket网络编程实现 | 第58-62页 |
6.6.1 socket简介 | 第58-59页 |
6.6.2 socket各API函数介绍 | 第59-60页 |
6.6.3 socket通信流程 | 第60-6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故障定位实验和结果 | 第63-69页 |
7.1 故障数据的获取 | 第63-66页 |
7.1.1 配电网实验模型的搭建 | 第63-64页 |
7.1.2 实验数据的获取 | 第64-66页 |
7.2 故障定位结果 | 第66-68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9-71页 |
8.1 论文总结 | 第69-70页 |
8.2 展望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