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真空电子技术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结构和元部件论文

伪火花开关管通导脉冲大电流的理论研究与测试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0页
    1.1 伪火花开关管工作简介第16页
    1.2 其他类型高电压开关的介绍第16-17页
        1.2.1 伪火花开关管与闸流管第16-17页
        1.2.2 伪火花开关管与等离子体交叉场调制开关(PCMS管)第17页
    1.3 国内外研究背景第17页
    1.4 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意义第17-20页
第二章 理论依据第20-34页
    2.1 气体放电的伏安特性第20-21页
    2.2 气体放电的物理过程第21-26页
        2.2.1 带电粒子的产生第21-23页
        2.2.2 平均自由程与碰撞截面第23-25页
        2.2.3 复合的过程第25-26页
    2.3 双流体理论第26-27页
    2.4 汤森放电理论第27-29页
        2.4.1 α过程第27-28页
        2.4.2 β过程第28-29页
        2.4.3 γ过程第29页
    2.5 击穿判据第29-30页
    2.6 帊邢定律第30-31页
    2.7 辉光放电第31-33页
        2.7.1 阴极区第32页
        2.7.2 负辉区第32页
        2.7.3 法拉第暗区第32-33页
        2.7.4 正柱区第33页
        2.7.5 阳极区第33页
    2.8 空心阴极放电第33-34页
第三章 伪火花开关管的结构和工作机理第34-38页
    3.1 伪火花开关结构第34-36页
    3.2 工作机理第36-38页
        3.2.1 沿面放电第36页
        3.2.2 主间隙击穿第36页
        3.2.3 空心阴极效应第36-37页
        3.2.4 大电流阶段第37-38页
第四章 伪火花开关管性能测试的电路第38-44页
    4.1 电路及仪器设置第38-40页
    4.2 电路元件的选取第40-44页
        4.2.1 电阻的选取第40-41页
        4.2.2 电容器的选取第41-44页
第五章 伪火花开关管的性能测试实验第44-56页
    5.1 测试的目的第44页
    5.2 测试结果第44-52页
        5.2.1 伪火花开关管放电波形第44-45页
        5.2.2 测试数据第45-52页
    5.3 测试结果分析第52-54页
        5.3.1 触发性能测试第52-53页
        5.3.2 放电性能测试第53-54页
    5.4 通过测试分析得到结论第54-56页
        5.4.1 所测伪火花开关管的成功之处第54-55页
        5.4.2 所测伪火花开关管的不足第55-56页
第六章 伪火花开关管结构的改进第56-62页
    6.1 双间隙结构的引入第56-57页
    6.2 沿面放电间距10mm改为7mm第57页
    6.3 改进后开关的性能测试第57-60页
        6.3.1 改进后的触发性能与原设计的触发性能对比第58-59页
        6.3.2 改进后的放电性能的对比第59-60页
    6.4 栅极对阳极电流上升时间的影响第60-62页
第七章 结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致谢第69-70页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0-71页
作者简介第71页
导师简介第71-72页
附件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内聚力模型的红外焦平面探测器失效分析
下一篇:应用于C类振荡器的功率检测比较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