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电磁设计与参数优化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2 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外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性能分析 | 第13页 |
1.4 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主要研究方向 | 第13-16页 |
1.4.1 结构设计 | 第13-14页 |
1.4.2 转矩特性研究 | 第14页 |
1.4.3 损耗计算 | 第14-15页 |
1.4.4 电感参数计算 | 第15-16页 |
1.4.5 电机温升计算 | 第16页 |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的电磁特性研究 | 第18-33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性能参数确定 | 第18-19页 |
2.3 基本结构及尺寸设计 | 第19-23页 |
2.3.1 转子结构的确定 | 第19-20页 |
2.3.2 电枢绕组形式的选择 | 第20-21页 |
2.3.3 电机主要尺寸的确定 | 第21-22页 |
2.3.4 电机内部电磁场的计算 | 第22-23页 |
2.4 转矩特性计算 | 第23-26页 |
2.4.1 齿槽转矩的计算 | 第23-25页 |
2.4.2 电磁转矩及转矩波动计算 | 第25-26页 |
2.5 转矩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6-31页 |
2.5.1 槽口宽度对转矩特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2.5.2 槽口高度对转矩特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2.5.3 极弧系数对转矩特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3章 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电感计算及性能分析 | 第33-40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相电感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 第33-36页 |
3.2.1 槽口宽度对相电感的影响 | 第34页 |
3.2.2 槽口高度对相电感的影响 | 第34-35页 |
3.2.3 定子齿宽对相电感的影响 | 第35-36页 |
3.2.4 极弧系数对相电感的影响 | 第36页 |
3.3 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工作性能分析 | 第36-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损耗研究 | 第40-53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损耗的计算方法 | 第40-43页 |
4.2.1 铁损的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4.2.2 铜损的计算方法 | 第41页 |
4.2.3 永磁体涡流损耗的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4.2.4 机械损耗的计算方法 | 第42-43页 |
4.3 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损耗的计算 | 第43-44页 |
4.4 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损耗影响因素分析 | 第44-51页 |
4.4.1 槽口宽度对损耗的影响 | 第44-47页 |
4.4.2 定子齿宽对损耗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3 极弧系数对损耗的影响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的温度场研究 | 第53-65页 |
5.1 引言 | 第53页 |
5.2 三维瞬态温度场模型的建立 | 第53-60页 |
5.2.1 求解区域的确定与网格剖分 | 第53-54页 |
5.2.2 基本假设与边界条件设定 | 第54-56页 |
5.2.3 电机内部热源的确定 | 第56-57页 |
5.2.4 材料属性 | 第57页 |
5.2.5 热传导系数的确定 | 第57-60页 |
5.3 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的温升计算 | 第60-62页 |
5.4 快速响应永磁同步电机温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64页 |
5.4.1 电机机壳材料的影响 | 第62-63页 |
5.4.2 空气流动速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