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镁基复合材料的概况和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1.1 镁合金的概况 | 第10页 |
1.1.2 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 第10-12页 |
1.1.3 镁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1.4 Mg-Zn-Zr系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 碳纳米管的的概述和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碳纳米管概述 | 第14-15页 |
1.2.2 碳纳米管的制备 | 第15页 |
1.2.3 碳纳米管的表面改性 | 第15-17页 |
1.2.4 CNTs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2.5 碳纳米管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19-20页 |
1.3.1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和工艺方法 | 第20-28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0-22页 |
2.1.1 CNTs/ ZM1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 | 第20页 |
2.1.2 增强相材料 | 第20-22页 |
2.1.3 其它辅助材料 | 第22页 |
2.2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2-25页 |
2.2.1 实验总体工艺流程 | 第22-23页 |
2.2.2 CNTs/Zn粉块的制备 | 第23-24页 |
2.2.3 CNTs/ZM1复合材料的熔炼 | 第24-25页 |
2.2.4 复合材料的热处理 | 第25页 |
2.3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25-28页 |
2.3.1 拉伸试验 | 第25-26页 |
2.3.2 金相显微组织观察 | 第26页 |
2.3.3 显微硬度测试 | 第26页 |
2.3.4 X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26-27页 |
2.3.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IR)分析 | 第27页 |
2.3.6 扫面电子显微镜(SEM) | 第27页 |
2.3.7 摩擦磨损试验 | 第27-28页 |
第3章 碳纳米管处理及其在CNTs/Zn粉块的分散研究 | 第28-35页 |
3.1 引言 | 第28页 |
3.2 纳米氧化镍包覆CNTs工艺的研究 | 第28-32页 |
3.2.1 氧化镍包覆CNTs的形貌特征 | 第28-30页 |
3.2.2 氧化镍包覆CNTs的工艺分析 | 第30-32页 |
3.3 制备CNTs/Zn粉块工艺的研究 | 第32-34页 |
3.3.1 球磨方式制备CNTs/Zn粉块 | 第32-33页 |
3.3.2 超声搅拌方式制备CNTs/Zn粉块 | 第33-34页 |
3.4 结论 | 第34-35页 |
第4章 CNTs/ZM1镁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 | 第35-52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CNTs/ZM1复合材料铸态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 第35-39页 |
4.2.1 CNTs加入量对铸态ZM1镁基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2 CNTs加入量对CNTs/ZM1复合材料铸态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6-39页 |
4.3 不同CNTs/Zn粉块对CNTs/ZM1镁基复合材料铸态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 第39-43页 |
4.3.1 不同工艺制备的CNTs/Zn粉块对铸态ZM1镁基复合材料试样的力学性能影响 | 第40-41页 |
4.3.2 不同工艺制备的CNTs/Zn粉块对铸态ZM1镁基复合材料试样的力学性能影响 | 第41-43页 |
4.4 机械搅拌法制备ZM1/CNTs镁基复合材料T6态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 第43-47页 |
4.4.1 CNTs加入量对T6态ZM1镁基复合材料组织的影响 | 第43-45页 |
4.4.2 CNTs加入量对ZM1镁基复合材料T6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5-47页 |
4.5 不同CNTs/Zn粉块加入对ZM1镁基复合材料T6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4.6 CNTs/ZM1复合材料的界面与拉伸断.分析 | 第49-50页 |
4.7 结论 | 第50-52页 |
第5章 CNTs/ZM1镁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 第52-60页 |
5.1 引言 | 第52页 |
5.2 复合材料的摩擦学特性 | 第52-55页 |
5.2.1 CNTs加入量对ZM1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 | 第52-54页 |
5.2.2 碳纳米管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磨损量的影响 | 第54-55页 |
5.3 复合材料的磨损形貌分析 | 第55-58页 |
5.4 结论 | 第58-6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6.1 结论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