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页 |
1.2 相关理论 | 第14-16页 |
1.2.1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5页 |
1.2.2 久保理论 | 第15页 |
1.2.3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 | 第15-16页 |
1.2.4 量子隧穿效应 | 第16页 |
1.3 纳米金属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16-19页 |
1.3.1 纳米金粒子的制备 | 第16-18页 |
1.3.2 纳米铝粒子的制备 | 第18-19页 |
1.4 纳米金属粒子的应用 | 第19-20页 |
1.5 本课题研究思路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2-26页 |
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2.2 纳米金属膜的表征 | 第23-26页 |
2.2.1 X-射线衍射(XRD) | 第23页 |
2.2.2 冷场发射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3页 |
2.2.3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图(EDX) | 第23页 |
2.2.4 荧光分光光谱 | 第23页 |
2.2.5 紫外可见分光光谱(UV-Vis) | 第23页 |
2.2.6 拉曼散射光谱(RSS) | 第23页 |
2.2.7 模拟伏安特性曲线 | 第23-24页 |
2.2.8 伏安特性曲线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纳米金与碘复合薄膜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 | 第26-42页 |
3.1 纳米金薄膜制备 | 第27-30页 |
3.1.1 衬底选择 | 第27-29页 |
3.1.2 制备方法 | 第29-30页 |
3.2 纳米金与碘复合薄膜的表征 | 第30-37页 |
3.2.1 电镜分析 | 第30-32页 |
3.2.2 XRD分析 | 第32-34页 |
3.2.3 拉曼散射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3.2.4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 | 第35-37页 |
3.3 纳米金复合薄膜的荧光性能研究 | 第37-40页 |
3.3.1 是否退火对荧光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2 不同制备方法对荧光影响 | 第38-40页 |
3.4 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纳米铝复合薄膜的合成与荧光性能研究 | 第42-52页 |
4.1 纳米铝复合薄膜制备 | 第42-43页 |
4.2 理论计算与模拟 | 第43-46页 |
4.2.1 载流子贯穿双方势垒的电流密度的理论模拟计算 | 第43-44页 |
4.2.2 双势垒伏安特性曲线的模拟计算 | 第44-46页 |
4.3 纳米铝薄膜的伏安曲线的实验测量 | 第46-48页 |
4.4 纳米铝薄膜荧光性质 | 第48-50页 |
4.5 结论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2页 |
导师简介 | 第62-64页 |
作者简介 | 第64-65页 |
附件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