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车辆停厝论文

基于ZigBee的停车诱导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停车诱导系统的研究背景第10页
    1.2 PGIS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0-12页
        1.2.1 国外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发展现状第11-12页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2-15页
2 系统主要技术研究与总体方案设计第15-25页
    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第15页
    2.2 系统设计原则第15-16页
    2.3 主要技术介绍第16-19页
        2.3.1 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的选择第16-17页
        2.3.2 Zigbee技术的特点第17-18页
        2.3.3 Zigbee协议概述第18页
        2.3.4 ZigBee网络拓扑结构第18-19页
    2.4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第19-21页
        2.4.1 信息采集模块第20页
        2.4.2 信息传输模块第20页
        2.4.3 信息分析与处理模块第20页
        2.4.4 信息管理与发布模块第20页
        2.4.5 车位预订及支付模块第20-21页
    2.5 PGIS系统工作流程第21-22页
    2.6 场内管理系统结构与工作流程第22-24页
        2.6.1 系统结构第22-23页
        2.6.2 系统工作流程第23-24页
    2.7 本章小结第24-25页
3 基于ZigBee的车位检测系统设计第25-46页
    3.1 车位监测技术第25-34页
        3.1.1 车位监测传感器的选择第25-26页
        3.1.2 磁阻传感器原理第26-28页
        3.1.3 磁阻传感器车位磁场模型第28-30页
        3.1.4 车位检测改进算法第30-34页
    3.2 车位检测系统硬件设计第34-39页
        3.2.1 车位检测总体框架第34-35页
        3.2.2 CC2530芯片概述第35-36页
        3.2.3 ZigBee核心电路设计第36-38页
        3.2.4 节点模块结构第38-39页
    3.3 网络节点软件设计第39-44页
        3.3.1 终端节点设计第39-40页
        3.3.2 路由器节点设计第40-42页
        3.3.3 协调器节点设计第42-44页
    3.4 路由算法分析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停车诱导系统最短路径算法研究第46-60页
    4.1 最短路径描述第46页
    4.2 诱导算法分析第46-47页
    4.3 最短路径算法的比较第47-48页
    4.4 Dijkstra算法研究第48-57页
        4.4.1 图论第48-49页
        4.4.2 Dijkstra算法分析第49-51页
        4.4.3 Dijkstra算法实例应用分析第51-55页
        4.4.4 改进Dijkstra算法第55-57页
    4.5 最短路径诱导实现第57-59页
        4.5.1 诱导顶点第57-58页
        4.5.2 诱导信息第58-59页
    4.6 本章小结第59-60页
5 基于灰色关联的最佳车位选择第60-75页
    5.1 影响停车因素分析第60-61页
    5.2 灰色关联逼近最优解排序法第61页
    5.3 模型假设第61-62页
    5.4 标准化决策指标第62-63页
    5.5 组合赋权方法的改进第63-64页
    5.6 灰色关联逼近最优解的决策模型第64-65页
        5.6.1 灰色关联决策矩阵的确定第64页
        5.6.2 最佳方案的确定第64-65页
    5.7 基于灰色关联的最佳车位诱导的实现第65-66页
    5.8 具体实例分析第66-71页
    5.9 上位机监控系统的实现第71-74页
        5.9.1 用户登陆界面第71-72页
        5.9.2 出入口管理系统界面第72-73页
        5.9.3 场内车辆查询界面第73页
        5.9.4 系统信息设置界面第73-74页
    5.10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第74页
    5.11 本章小结第74-75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6.1 全文总结第75页
    6.2 论文展望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立体视觉的混凝土振捣质量监测系统的开发
下一篇:眼底图像视网膜血管分割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