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历史地质学、地层学论文--各时代地史及其地层论文--元古代(界)论文

滇中易门地区古元古界的厘定及区域找矿意义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9页
    1.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4-24页
        1.1.1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第14-20页
        1.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0-24页
    1.2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24-25页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5-26页
        1.3.1 研究内容第25页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25-26页
    1.4 实物工作量第26-27页
    1.5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27-29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29-41页
    2.1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第29-30页
    2.2 区域地层第30-34页
    2.3 岩浆岩第34页
    2.4 变质岩第34-35页
    2.5 区域构造第35-41页
        2.5.1 褶皱第36-37页
        2.5.2 断层第37-41页
第三章 古元古界易门群地层年代学特征第41-63页
    3.1 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原理第41-43页
    3.2 锆石U-Pb定年方法第43-44页
    3.3 锆石U-Pb定年结果第44-60页
    3.4 结论第60-63页
第四章 古元古界易门群地层层序第63-89页
    4.1 阿不都组第63-66页
        4.1.1 分布情况第63-64页
        4.1.2 剖面列述第64-65页
        4.1.3 岩石地层特征第65-66页
    4.2 罗洼垤组第66-70页
        4.2.1 分布情况第66页
        4.2.2 剖面列述第66-69页
        4.2.3 岩石地层特征第69-70页
    4.3 亮山组第70-73页
        4.3.1 分布情况第70页
        4.3.2 剖面列述第70-73页
        4.3.3 岩石地层特征第73页
    4.4 永靖哨组第73-79页
        4.4.1 分布情况第73-74页
        4.4.2 剖面列述第74-77页
        4.4.3 岩石地层特征第77-79页
    4.5 西山村组第79-83页
        4.5.1 分布情况第79-80页
        4.5.2 剖面列述第80-82页
        4.5.3 岩石地层特征第82-83页
    4.6 杉木箐组第83-87页
        4.6.1 分布情况第83页
        4.6.2 剖面列述第83-86页
        4.6.3 岩石地层特征第86-87页
    4.7 结论第87-89页
第五章 地质演化与记录的重大地质事件第89-98页
    5.1 休伦冰期事件第91-92页
    5.2 大氧化事件第92-96页
        5.2.1 古生物化石第92-95页
        5.2.2 氧化-还原环境的记录第95-96页
    5.3 Lomagundi事件第96-97页
    5.4 Columbia超大陆事件第97-98页
第六章 区域找矿意义第98-108页
    6.1 典型矿床特征第99-103页
    6.2 地质演化与成矿第103页
    6.3 控矿地质因素第103-105页
    6.4 找矿标志第105页
    6.5 新发现矿化点第105-108页
第七章 结语第108-109页
    7.1 结论第108页
    7.2 研究课题不足第108-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5页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参与项目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卸荷扰动组合作用下深部巷道围岩力学特性模拟研究
下一篇:普朗铜矿区外围斑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