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槽底板泥岩蠕变特性及其底臌治理技术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软岩蠕变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软岩巷道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软岩巷道支护理论研究发展 | 第12-13页 |
1.2.4 软岩巷道底臌治理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泥岩力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 第16-38页 |
2.1 软岩XRD衍射试验 | 第16-18页 |
2.1.1 试验过程 | 第16-17页 |
2.1.2 结果分析 | 第17-18页 |
2.2 软岩膨胀性试验 | 第18-23页 |
2.2.1 岩石侧向约束膨胀率试验 | 第18-20页 |
2.2.2 岩石自由膨胀率试验 | 第20-21页 |
2.2.3 岩石膨胀应力试验 | 第21-22页 |
2.2.4 结果分析 | 第22-23页 |
2.3 软岩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 | 第23-28页 |
2.3.1 声发射检测仪器介绍 | 第23页 |
2.3.2 试验方案设计 | 第23-24页 |
2.3.3 结果分析 | 第24-28页 |
2.4 软岩三轴蠕变试验研究 | 第28-36页 |
2.4.1 试验方案 | 第28-29页 |
2.4.2 试验流程 | 第29页 |
2.4.3 结果分析 | 第29-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3 运输顺槽底臌机理研究 | 第38-49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8-40页 |
3.1.1 工作面煤层顶底板特征概况 | 第38-39页 |
3.1.2 原支护方案概况 | 第39-40页 |
3.2 底臌影响因素和力学机制分析 | 第40-43页 |
3.2.1 底臌主要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3.2.2 底臌力学分析 | 第42-43页 |
3.3 底臌发生过程和破坏形式分析 | 第43-45页 |
3.3.1 底臌发生过程 | 第43-44页 |
3.3.2 底臌破坏形式 | 第44-45页 |
3.4 底臌力学模型 | 第45-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底臌控制技术研究 | 第49-75页 |
4.1 底臌控制技术方案 | 第49-54页 |
4.1.1 孔底爆破锁角钢管+底板开槽技术研究 | 第49-50页 |
4.1.2 格栅连续墙支护技术研究 | 第50-54页 |
4.2 底臌控制方案确定与关键技术设计 | 第54-57页 |
4.2.1 底臌控制方案确定 | 第54-55页 |
4.2.2 底臌控制方案关键技术设计 | 第55-57页 |
4.3 考虑蠕变效应的FLAC数值模拟研究 | 第57-69页 |
4.3.1 模型建立 | 第57-58页 |
4.3.2 本构关系 | 第58-61页 |
4.3.3 计算参数 | 第61页 |
4.3.4 模拟方案 | 第61-62页 |
4.3.5 支护时机确定 | 第62-65页 |
4.3.6 切槽深度确定 | 第65-68页 |
4.3.7 底臌控制方案数值模拟效果评价 | 第68-69页 |
4.4 现场试验 | 第69-73页 |
4.4.1 现场试验实施方案 | 第69-70页 |
4.4.2 监测方案 | 第70-71页 |
4.4.3 监测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5 结语 | 第75-77页 |
5.1 结论 | 第75页 |
5.2 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