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1 文献分析法 | 第15页 |
1.4.2 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3 实例分析法 | 第16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山地园林温泉区景观营造研究概述 | 第17-33页 |
2.1 相关的概念解析 | 第17-20页 |
2.1.1 云南山地地形特征 | 第17页 |
2.1.2 温泉 | 第17-18页 |
2.1.3 园林温泉区 | 第18页 |
2.1.4 云南温泉的分布 | 第18-19页 |
2.1.5 云南温泉的矿物组成 | 第19页 |
2.1.6 云南的气候特征 | 第19-20页 |
2.2 相关设计原理解析 | 第20-23页 |
2.2.1 山地景观场地设计 | 第20页 |
2.2.2 植物景观设计理论 | 第20-21页 |
2.2.3 环境心理学理论 | 第21-23页 |
2.2.4 传统园林美学理论 | 第23页 |
2.3 温泉区研究概况 | 第23-30页 |
2.3.1 国外温泉地区概况 | 第23-26页 |
2.3.2 国内温泉地区概况 | 第26-29页 |
2.3.3 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 第29-30页 |
2.4 小结 | 第30-33页 |
第三章 云南省山地园林温泉区调查与分析 | 第33-63页 |
3.1 调查目与方法 | 第33页 |
3.2 调查内容 | 第33-34页 |
3.3 云南山地园林温泉区的分类 | 第34-35页 |
3.4 云南山地园林温泉区景观因子调查与分析 | 第35-55页 |
3.5 云南山地园林温泉区实地调研总结 | 第55-61页 |
3.5.1 云南山地园林温泉地形特征分析 | 第55页 |
3.5.2 云南山地园林温泉区植物因子分析 | 第55-58页 |
3.5.3 山地园林温泉区建筑因子调查与分析 | 第58-59页 |
3.5.4 山地园林温泉区文化因子调查与分析 | 第59-61页 |
3.6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山地园林温泉区景观营造方法 | 第63-97页 |
4.1 设计基本原则 | 第63-64页 |
4.1.1 整体性原则 | 第63页 |
4.1.2 生态性原则 | 第63-64页 |
4.1.3 多样性原则 | 第64页 |
4.1.4 安全与舒适性原则 | 第64页 |
4.1.5 文化及地域性原则 | 第64页 |
4.2 山地园林温泉区景观要素构成 | 第64-70页 |
4.2.1 山地自然景观与视觉景观 | 第65-66页 |
4.2.2 山地景观空间特性 | 第66-69页 |
4.2.3 山地气候特征 | 第69页 |
4.2.4 山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 第69-70页 |
4.3 山地园林温泉区规划设计 | 第70-76页 |
4.3.1 规划设计基本程序 | 第70页 |
4.3.2 山地园林温泉区规划设计 | 第70-73页 |
4.3.3 景观空间设计 | 第73-74页 |
4.3.4 景观视觉要素设计 | 第74-75页 |
4.3.5 温泉泡池与娱乐设施布局 | 第75-76页 |
4.4 山地园林温泉区景观要素设计 | 第76-95页 |
4.4.1 自然要素设计 | 第76-79页 |
4.4.2 植物要素设计 | 第79-87页 |
4.4.3 建筑要素设计 | 第87-89页 |
4.4.4 文化素设计 | 第89-95页 |
4.5 小结 | 第95-97页 |
第五章 以泸西县吾者温泉园林温泉区项目为例对设计方法的应用分析与研究 | 第97-117页 |
5.1 泸西县吾者温泉项目现状及环境分析 | 第97-100页 |
5.1.1 项目概况 | 第97-98页 |
5.1.2 项目用地分析 | 第98-99页 |
5.1.3 项目地自然景观 | 第99页 |
5.1.4 项目地人文景观 | 第99-100页 |
5.2 项目定位 | 第100页 |
5.3 吾者温泉整体布局 | 第100-101页 |
5.4 吾者温泉景观设计 | 第101-113页 |
5.4.1 功能分区 | 第101-104页 |
5.4.2 景设计原则 | 第104页 |
5.4.3 景观结构 | 第104页 |
5.4.4 空间布局 | 第104-105页 |
5.4.5 景观分析 | 第105-106页 |
5.4.6 交通流线分析 | 第106页 |
5.4.7 竖向设计 | 第106-107页 |
5.4.8 泡池布局 | 第107-108页 |
5.4.9 建筑要素设计及布局 | 第108-109页 |
5.4.10 各分区及示意 | 第109-112页 |
5.4.11 植物景观设计 | 第112-113页 |
5.5 文化要素设计 | 第113-116页 |
5.5.1 道路铺装设计 | 第113-114页 |
5.5.2 景观小品 | 第114-116页 |
5.6 人性化设计 | 第116页 |
5.7 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7-119页 |
6.1 结论 | 第117-118页 |
6.2 展望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3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123-125页 |
附录B:图片索引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