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13-14页 |
1.3.1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3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研究框架及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回顾 | 第15-23页 |
2.1 军工企业保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的相关理论 | 第15-16页 |
2.1.1 军工企业保密工作的特点 | 第15页 |
2.1.2 军工保密管理绩效评价 | 第15-16页 |
2.2 军工企业保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的方法 | 第16-17页 |
2.2.1 军工企业保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的标准 | 第16页 |
2.2.2 军工企业保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的类别 | 第16页 |
2.2.3 军工企业保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 | 第16-17页 |
2.3 AHP的理论与方法 | 第17-20页 |
2.3.1 AHP的基本原理 | 第17页 |
2.3.2 AHP的建模步骤 | 第17-20页 |
2.4 模糊综合评价法及其应用 | 第20-22页 |
2.4.1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原理 | 第20-21页 |
2.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步骤 | 第21页 |
2.4.3 模糊综合评价的算子分析 | 第21-22页 |
2.5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现状分析 | 第23-30页 |
3.1 A研究所及其保密管理现状 | 第23页 |
3.2 A研究所的保密管理组织体系 | 第23-24页 |
3.3 A研究所的保密管理岗位及人员配置 | 第24页 |
3.4 A研究所的保密管理工作现状 | 第24-28页 |
3.5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存在问题及其成因 | 第28-29页 |
3.5.1 A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 | 第28页 |
3.5.2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28-2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评价模型与应用 | 第30-52页 |
4.1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综合评价原则与指标选择标准 | 第30-34页 |
4.1.1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 | 第30页 |
4.1.2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0-31页 |
4.1.3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综合评价指标选取的方法 | 第31-34页 |
4.2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综合评价指标的确立 | 第34-37页 |
4.3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综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7-41页 |
4.4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41-42页 |
4.5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综合评价模型具体应用 | 第42-50页 |
4.5.1 制定其保密管理评分表 | 第42-43页 |
4.5.2 保密管理责任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3-44页 |
4.5.3 定密管理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4-46页 |
4.5.4 涉密信息管理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6-47页 |
4.5.5 涉密人员管理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7-49页 |
4.5.6 评价结果的三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9页 |
4.5.7 A研究所保密管理综合评价的最终得分 | 第49-50页 |
4.6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的A研究所保密管理评价结果分析 | 第50-51页 |
4.6.1 评价结果体现的问题 | 第50-51页 |
4.6.2 根据评价结果的整改措施 | 第51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总结 | 第52页 |
5.2 展望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