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高等教育史论文

基于近现代云南转型期工业环境与工业技术教育问题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7页
    1.1 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第10-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1.3 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 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15-17页
        1.2.1 研究思路第15页
        1.2.2 研究方法第15-17页
第二章 晚清民初云南的工业环境第17-24页
    2.1 晚清民初云南实业发展的动力第17-20页
        2.1.1 云南火柴厂的建立第18页
        2.1.2 云南玻璃厂的生产发展第18-19页
        2.1.3 云南制革技术的发展第19-20页
    2.2 晚清民初云南实业科技的运用第20-24页
        2.2.1 水电技术在云南的广泛应用第21-22页
        2.2.2 化学工业产品硝酸的应用第22-23页
        2.2.3 化工产品碱的使用第23-24页
第三章 晚清民初云南的工业技术教育第24-32页
    3.1 实业发展对工业技术的需求第24-28页
        3.1.1 棉业的发展第25-26页
        3.1.2 矿业的发展第26-27页
        3.1.3 化工业的发展第27-28页
    3.2 晚清云南留学教育第28-30页
        3.2.1 留日工业技术教育第28-29页
        3.2.2 留美工业技术教育第29-30页
    3.3 民初云南本土工业技术教育第30-32页
第四章 建国之初云南的工业环境第32-36页
    4.1 建国初中国工业发展状况第32-34页
        4.1.1 工业的发展第32页
        4.1.2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第32-33页
        4.1.3 小结第33-34页
    4.2 建国初云南工业发展状况第34-36页
        4.2.1 煤炭消耗降低第35页
        4.2.2 水利工程建设第35-36页
第五章 建国之初云南的工业技术教育第36-42页
    5.1 建国之初我国工业技术教育发展第36-39页
        5.1.1 院系调整第36-37页
        5.1.2 国家举办专业工业学校第37页
        5.1.3 国家分配招生及毕业分配第37-39页
    5.2 建国之初云南工业技术教育发展第39-42页
        5.2.1 昆明创办有色金属工业技术学校第40页
        5.2.2 云南锡业公司创办技工学校第40-41页
        5.2.3 云南工业技术教育的系科情况第41-42页
第六章 两个转型期工业技术教育与工业环境的关系第42-49页
    6.1 晚清民初云南工业技术教育与工业环境的关系第42-46页
        6.1.1 晚清民初云南工业技术教育没有适宜的学习环境第43-44页
        6.1.2 晚清云南的社会环境并不具备发展工业技术的经济条件第44-46页
    6.2 建国之初工业技术教育与工业环境的关系第46-48页
        6.2.1 偿还苏联援助为目的的矿冶技术教育发展第46-47页
        6.2.2 社会主义体制下工业技术教育的大众化第47-48页
    6.3 小结第48-49页
第七章 转型期工业发展对当今云南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启示第49-56页
    7.1 培养进取精神增强忧患意识第49-52页
    7.2 重视科学增强创新驱动潜力第52-56页
结论第56-58页
致谢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科研和发表的论文情况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面移动修理设备的结构分析研究
下一篇:京加公路白桦段行车安全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