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17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选题背景 | 第7-8页 |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理论综述 | 第9-13页 |
·国外关于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的研究 | 第9-11页 |
·国内关于供应链金融及其风险的研究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与写作思路 | 第13-15页 |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供应链金融相关概念及理论回顾 | 第17-20页 |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含义 | 第17-18页 |
·供应链金融含义 | 第18-20页 |
第3章 供应链金融主要业务模式分析 | 第20-26页 |
·应收账款模式 | 第20-22页 |
·动产质押模式 | 第22-24页 |
·预付账款模式 | 第24-26页 |
第4章 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识别 | 第26-31页 |
·政策与法律风险 | 第26-27页 |
·信用风险 | 第27-28页 |
·操作风险 | 第28-30页 |
·人为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 | 第28页 |
·流程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 | 第28-29页 |
·外部事件导致的操作风险 | 第29-30页 |
·信息传递风险 | 第30-31页 |
第5章 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度量 | 第31-39页 |
·基于VaR模型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度量 | 第32-35页 |
·确定银行融资企业的信用等级转移概率矩阵 | 第32-34页 |
·计算贷款在各信用等级下的远期价值 | 第34页 |
·推导贷款价值变动的远期分布,计算贷款的信用风险价值 | 第34-35页 |
·基于VaR模型的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度量 | 第35-39页 |
第6章 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 | 第39-49页 |
·信用风险的控制 | 第39-40页 |
·建立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用评价体系 | 第39-40页 |
·应用信用风险屏蔽技术 | 第40页 |
·操作风险的控制 | 第40-45页 |
·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流程设计 | 第40-42页 |
·密切关注各种业务模式的风险点并采取措施控制 | 第42-44页 |
·合理引进操作风险转移技术 | 第44页 |
·组建高素质的供应链金融操作队伍 | 第44-45页 |
·信息传递风险的控制 | 第45-46页 |
·建立信息技术平台 | 第45-46页 |
·通过总行进行信息集成 | 第46页 |
·实施信息共享 | 第46页 |
·建立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控制机制 | 第46-49页 |
·风险预警机制 | 第46-47页 |
·业务创新机制 | 第47-48页 |
·应急处理机制 | 第48-49页 |
第7章 建设银行X支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案例分析 | 第49-55页 |
·南丰县腾飞塑业公司所处供应链概述 | 第49-50页 |
·建设银行对南丰腾飞塑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理 | 第50-55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