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9-12页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1-12页 |
二、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历程 | 第12-17页 |
(一)西方键盘乐器制造工艺对贝多芬钢琴艺术创作上的影响 | 第12-14页 |
(二)贝多芬的钢琴艺术创作 | 第14-16页 |
1、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概况 | 第14-15页 |
2、贝多芬钢琴协奏曲的创作概况 | 第15-16页 |
(三)《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创作背景 | 第16-17页 |
三、《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作品特征分析 | 第17-68页 |
(一)《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音乐主题及结构分析 | 第17-30页 |
1、第一乐章主题及结构分析 | 第17-22页 |
2、第二乐章主题及结构分析 | 第22-26页 |
3、第三乐章主题及结构分析 | 第26-30页 |
(二)《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和声、调式调性分析 | 第30-47页 |
1、功能性和声为主的和声语汇 | 第31-35页 |
2、“戏剧性和声效果”的运用 | 第35-39页 |
3、其他相关和声语言的运用 | 第39-42页 |
4、调性布局及调性转换使用上的特点 | 第42-47页 |
(三)《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乐队编制及配器特点 | 第47-57页 |
1、木管乐器的配器特点 | 第48-49页 |
2、铜管乐器的配器特点 | 第49-52页 |
3、弦乐器的配器特点 | 第52-57页 |
(四)《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协奏体裁特点 | 第57-68页 |
1、“二元性”特点 | 第57-61页 |
2、“互应性”特点 | 第61-64页 |
3、“炫彩性”特点 | 第64-68页 |
四、《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演奏技巧探究 | 第68-82页 |
(一)力度 | 第68-73页 |
(二)速度 | 第73-74页 |
(三)踏板 | 第74-77页 |
(四)其他技巧的处理方法 | 第77-82页 |
1、连奏及小连奏 | 第77-79页 |
2、复节奏 | 第79-82页 |
结语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附件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