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5-22页 |
1 研究背景及科学问题的提出 | 第15-18页 |
1.1 艾美耳属球虫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建立 | 第15-17页 |
1.2 艾美耳属球虫作为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 第18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3.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4 研究目标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转基因球虫表达异源抗原的量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 第22-51页 |
1 前言 | 第22-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6页 |
2.1 虫株与实验动物 | 第23-24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页 |
2.3 主要试剂与相关溶液配制 | 第24-25页 |
2.4 转染载体构建 | 第25-30页 |
2.5 转基因球虫的构建、筛选与鉴定 | 第30-34页 |
2.6 转基因球虫表达异源蛋白水平的检测 | 第34-35页 |
2.7 转基因球虫表达不同水平异源抗原激发宿主免疫应答的检测 | 第35-36页 |
2.8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第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9页 |
3.1 提升转基因球虫表达模式抗原水平策略的探索 | 第36-43页 |
3.2 不同启动子调控黄色荧光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比较 | 第43页 |
3.3 模式抗原M2e不同拷贝数表达水平差异比较 | 第43-45页 |
3.4 转基因球虫高表达异源抗原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 第45-49页 |
4 讨论 | 第49-50页 |
5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转基因球虫表达分子佐剂对其免疫原性的影响 | 第51-77页 |
1 前言 | 第51-5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2-60页 |
2.1 虫株与实验动物 | 第52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52页 |
2.3 主要试剂与相关溶液配制 | 第52-53页 |
2.4 表达分子佐剂的转染载体的构建 | 第53-55页 |
2.5 表达分子佐剂的转基因球虫的构建、筛选与鉴定 | 第55-57页 |
2.6 表达分子佐剂的转基因球虫激发宿主免疫应答的检测 | 第57-59页 |
2.7 表达分子佐剂的转基因球虫激发宿主免疫保护力的检测 | 第59页 |
2.8 转基因球虫免疫后肠道菌群变化的检测 | 第59页 |
2.9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第59-6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0-75页 |
3.1 表达分泌型ChIL-2的转基因球虫的构建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60-61页 |
3.2 表达ChIL-2的转基因球虫激发宿主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研究 | 第61-67页 |
3.3 表达Profilin的转基因球虫的构建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67-70页 |
3.4 表达Profilin的转基因球虫激发宿主保护性免疫应答的研究 | 第70-73页 |
3.5 表达Profilin的转基因球虫免疫对鸡群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 第73-75页 |
4 讨论 | 第75-76页 |
5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四章 表达异源优势抗原的转基因球虫激发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 第77-102页 |
1 前言 | 第77-7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78-83页 |
2.1 虫株与实验动物 | 第78页 |
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78页 |
2.3 主要试剂与相关溶液配制 | 第78-79页 |
2.4 转染载体构建 | 第79-80页 |
2.5 表达异源抗原的转基因球虫的构建、筛选与鉴定 | 第80-81页 |
2.6 表达异源抗原的转基因球虫激发宿主保护性免疫应答的检测 | 第81-83页 |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 第8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83-100页 |
3.1 表达弓形虫膜表面抗原1的转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Et-TgSAG1)的构建与鉴定 | 第83-85页 |
3.2 Et-TgSAG1激发鸡抵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 第85页 |
3.3 Et-TgSAG1激发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 第85-90页 |
3.4 表达EmIMP1的转基因柔嫩艾美耳球虫(Et-EmIMP1)的构建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 第90-93页 |
3.5 Et-EmIMP1激发鸡抗柔嫩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应答 | 第93-94页 |
3.6 Et-EmIMP1与Et-EmAMA1共同免疫提升抗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的免疫保护力 | 第94-100页 |
4 讨论 | 第100-101页 |
5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02-103页 |
第六章 创新点 | 第103-104页 |
第七章 文献综述 | 第104-111页 |
1 前言 | 第104页 |
2 病毒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04-106页 |
2.1 疱疹病毒疫苗载体 | 第104-105页 |
2.2 腺病毒疫苗载体 | 第105-106页 |
2.3 痘病毒疫苗载体 | 第106页 |
3 细菌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06-108页 |
3.1 沙门氏菌疫苗载体 | 第107页 |
3.2 乳酸杆菌疫苗载体 | 第107-108页 |
4 寄生虫疫苗载体的研究进展 | 第108页 |
5 提升重组疫苗免疫保护力的策略 | 第108-110页 |
5.1 病原因素 | 第109页 |
5.2 宿主因素 | 第109页 |
5.3 病原-宿主协同因素 | 第109-110页 |
6 展望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0页 |
致谢 | 第120-121页 |
个人简介 | 第121-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