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甘肃省甘谷地区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周年动态及传播路径的分析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30页
    1.1 小麦条锈病概述第9-16页
        1.1.1 条锈病的发生和危害第9-11页
        1.1.2 小麦条锈菌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第11-14页
        1.1.3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区划第14-16页
    1.2 小麦白粉病概述第16-20页
        1.2.1 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情况第16页
        1.2.2 小麦白粉病的侵染和病害循环第16-20页
    1.3 空气中病原孢子的相关研究第20-25页
        1.3.1 空气中孢子动态的监测第21-23页
        1.3.2 空气中孢子密度与田间病情的关系第23页
        1.3.3 气象因素对孢子动态和病情的影响第23-24页
        1.3.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原定量测定中的应用第24-25页
    1.4 小麦条锈病传播的研究第25-26页
    1.5 植物病害的预测第26-27页
    1.6 甘谷县地理及病害发生简介第27-29页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9-30页
第二章 甘谷县空气中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的孢子周年动态第30-57页
    2.1 材料方法第30-33页
        2.1.1 孢子捕捉器放置点的选择第30-31页
        2.1.2 孢子捕捉器及样本采集第31页
        2.1.3 样本DNA的提取第31-32页
        2.1.4 空气中孢子密度的定量检测第32页
        2.1.5 数据分析第32-33页
    2.2 结果分析第33-52页
        2.2.1 空气中小麦条锈菌孢子的周年动态第33-37页
        2.2.2 空气中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孢子的周年动态第37-41页
        2.2.3 两种病原菌孢子在各月份所占比例第41-43页
        2.2.4 空气中病原孢子的季节动态第43-47页
        2.2.5 不同监测点同一季节的孢子动态第47-51页
        2.2.6 空气中孢子动态的时间序列分析第51-52页
    2.3 讨论第52-57页
第三章 空气中孢子密度与田间病情的研究第57-73页
    3.1 材料方法第57-59页
        3.1.1 春季空气中孢子密度监测和定量检测第57页
        3.1.2 田间病情调查第57-58页
        3.1.3 各病情指标计算公式第58-59页
        3.1.4 数据分析第59页
    3.2 结果分析第59-72页
        3.2.1 春季小麦条锈病病情及空气中孢子密度变化趋势第59-65页
        3.2.2 春季小麦白粉病病情及空气中孢子密度变化趋势第65-70页
        3.2.3 春季空气中病原孢子密度与田间病情相关性第70-72页
    3.3 讨论第72-73页
第四章 气象因素对空气中孢子密度和田间病情的影响第73-94页
    4.1 材料方法第73-74页
        4.1.1 空气中孢子密度的监测和定量检测第73-74页
        4.1.2 田间病情调查第74页
        4.1.3 气象数据的收集第74页
        4.1.4 数据分析第74页
    4.2 结果分析第74-90页
        4.2.1 空气中孢子密度和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第74-75页
        4.2.2 田间发病情况和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第75-79页
        4.2.3 空气中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分生孢子密度及田间病情预测第79-80页
        4.2.4 空气中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分生孢子密度与温度、湿度及降水量的动态变化趋势第80-90页
    4.3 讨论第90-94页
第五章 甘谷县小麦条锈菌和白粉菌潜在的小范围传播第94-103页
    5.1 材料方法第94-95页
        5.1.1 空气中孢子密度的监测和定量检测第94页
        5.1.2 田间病情调查第94页
        5.1.3 气象数据的收集第94页
        5.1.4 数据分析第94-95页
    5.2 结果分析第95-101页
        5.2.1 南山、川地和北山地区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田间病情的相关性第95页
        5.2.2 不同时间点南山、川地和北山地区空气中小麦条锈菌孢子密度的相关性第95-96页
        5.2.3 不同时间点南山、川地和北山地区空气中小麦白粉菌孢子密度的相关性第96-101页
    5.3 讨论第101-103页
第六章 结论第103-105页
    6.1 结论第103页
    6.2 创新点第103页
    6.3 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15页
致谢第115-116页
附录 甘肃省陇南、陇东地区越冬小麦条锈病病情调查第116-119页
个人简介第119-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枣实蝇气味分子结合蛋白及其信息素的鉴定与应用研究
下一篇:水稻黑条矮缩病毒P7-2与水稻蛋白OSK和GID2的互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