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稀土发光材料概论 | 第12-23页 |
1.1.1 稀土发光材料的定义及特点 | 第12页 |
1.1.2 稀土发光材料研究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12-19页 |
1.1.3 稀土离子的能级结构和跃迁特征 | 第19-21页 |
1.1.4 稀土荧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特点 | 第21-23页 |
1.2 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 | 第23-26页 |
1.2.1 白光LED的实现原理 | 第23-24页 |
1.2.2 白光LED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 第24-26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NaLa(MoO_4)_2:Sm~(3+),Eu~(3+)荧光粉的制备、性能表征及能量传递机制的研究 | 第28-44页 |
2.1 前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2.2.1 实验设备和试剂 | 第29-30页 |
2.2.2 NaLa(MoO_4)_2:Eu~(3+)/Sm~(3+)前驱体及荧光样品的合成 | 第30-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3页 |
2.3.1 样品物相结构及微区成分分析 | 第31-35页 |
2.3.2 样品荧光性能分析 | 第35-38页 |
2.3.3 Eu~(3+) Sm~(3+)稀土掺杂离子对样品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2.3.4 样品荧光寿命分析及能量传递机制探究 | 第40-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三章 LiLa(MoO_4)_2:Tb~(3+),Eu~(3+)荧光粉的制备、性能表征及能量传递机制的研究 | 第44-55页 |
3.1 前言 | 第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3.3.1 物相结构分析 | 第46-47页 |
3.3.2 样品形貌分析 | 第47-49页 |
3.3.3 样品荧光性能分析 | 第49-53页 |
3.3.4 能量传递机制探究 | 第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Ba_3Gd(PO_4)_3:Sm~(3+),Eu~(3+)荧光粉的制备、性能表征及电荷补偿、能量传递机制的探究 | 第55-74页 |
4.1 前言 | 第55-5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72页 |
4.3.1 样品物相结构及微区元素组成分析 | 第57-59页 |
4.3.2 样品荧光性能分析 | 第59-68页 |
4.3.3 样品荧光寿命分析及能量传递机制探究 | 第68-70页 |
4.3.4 碱金属离子(Li~+,Na~+,K~+)掺杂对样品荧光性能的影响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五章 总结及展望 | 第74-76页 |
5.1 总结 | 第74-75页 |
5.2 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