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壳聚糖内切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缩略语表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壳聚糖的研究第11页
   ·壳聚糖内切酶的研究进展第11-15页
     ·壳聚糖内切酶的发现第11页
     ·壳聚糖内切酶的分类第11-12页
     ·壳聚糖内切酶的分布第12-13页
     ·壳聚糖内切酶的理化性质第13-14页
     ·壳聚糖内切酶的应用第14-15页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第15-28页
     ·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第15-20页
     ·外源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第20-28页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点第28-29页
第二章 壳聚糖内切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及筛选多重组子第29-41页
   ·实验材料第29-33页
     ·菌株与质粒第29页
     ·酶第29页
     ·引物第29-30页
     ·主要试剂第30页
     ·主要培养基第30-31页
     ·主要溶液第31页
     ·酵母表达常用溶液母液的配制第31-32页
     ·主要设备第32-33页
   ·实验方法第33-37页
     ·载体pPIC9K-Csn 的线性化第33-35页
     ·酵母菌的电转化第35页
     ·毕赤酵母重组子甲醇利用表型的鉴定第35页
     ·煮—冻—煮法鉴定阳性克隆子第35-36页
     ·多克隆子的筛选第36-37页
     ·菌种保存第37页
   ·实验结果第37-40页
     ·pPIC9K-Csn 线性化第37页
     ·重组子的筛选第37-38页
     ·高抗性重组菌株的筛选第38-39页
     ·阳性克隆的鉴定第39-40页
   ·讨论第40页
     ·重组质粒pPIC9K-Csn 线性化原因第40页
     ·巴斯德毕赤酵母的转化方法的选择第40页
     ·表达系统的选择第40页
   ·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酵母重组子的诱导表达和分析第41-49页
   ·实验材料第41-43页
     ·菌株第41页
     ·主要试剂第41页
     ·主要培养基第41-42页
     ·主要溶液第42-43页
     ·主要设备第43页
   ·实验方法第43-46页
     ·酵母重组子的诱导表达和分析第43-45页
     ·诱导产物的SDS-PAGE 电泳检测第45-46页
   ·实验结果第46-48页
     ·重组酵母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第46-47页
     ·重组菌株诱导表达产物的酶活性的测定第47页
     ·重组菌株诱导表达产物SDS-PAGE 的测定第47-48页
   ·讨论第48页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重组毕赤酵母发酵条件的优化第49-65页
   ·实验材料第49页
     ·主要试剂第49页
     ·主要培养基第49页
     ·主要设备第49页
   ·实验方法第49-54页
     ·酵母细胞密度测定第49页
     ·酶活测定第49页
     ·碳源的影响第49-50页
     ·氮源的影响第50-51页
     ·培养基pH 值的影响第51页
     ·接种量的影响第51-52页
     ·通气量对菌体生物量和产酶的影响第52-53页
     ·温度对菌体生物量和产酶的影响第53页
     ·甲醇对菌体生物量和产酶的影响第53-54页
     ·正交实验优化发酵条件第54页
     ·正交实验的验证第54页
   ·实验结果第54-63页
     ·碳源对生长期菌体和诱导期产酶的影响第54-56页
     ·氮源对生长期菌体和诱导期产酶的影响第56-57页
     ·培养基pH 值对生长期菌体和诱导期产酶的影响第57-58页
     ·接种量对生长期菌体和诱导期产酶的影响第58-59页
     ·通气量对菌体生物量和诱导期产酶的影响第59-60页
     ·温度对菌体生物量和诱导期产酶的影响第60-61页
     ·甲醇对菌体生物量和诱导期产酶的影响第61-62页
     ·正交实验优化发酵条件第62-63页
     ·正交实验的验证第63页
   ·讨论第63-64页
     ·诱导阶段甘油含量第63页
     ·诱导阶段接种量第63页
     ·诱导阶段甲醇含量第63-64页
     ·诱导时间第64页
   ·小结第64-65页
总结第65-66页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致谢第73-74页
硕士期间在校发表论文和参与的科研情况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V-B对南极小球藻生理活性的影响
下一篇:链霉亲和素的原核表达及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