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贵金属纳米簇模拟过氧化物酶活性应用于生物小分子GSH、Glucose、ATP的检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8页
    1.1 生物小分子的概述及其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 天然酶的概述第11-12页
    1.3 纳米材料模拟酶第12-15页
        1.3.1 贵金属纳米颗粒第12-13页
        1.3.2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第13-14页
        1.3.3 氧化物纳米粒子第14-15页
    1.4 纳米材料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应用第15页
    1.5 本文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第15-18页
        1.5.1 选题意义第15-16页
        1.5.2 研究内容第16-18页
第2章 金纳米簇模拟过氧化物酶比色检测GSH第18-29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实验部分第18-21页
        2.2.1 主要试剂和实验仪器第18-20页
        2.2.2 金纳米簇(GSH-AuNCs)的合成第20页
        2.2.3 比色检测GSH基于AuNCs模拟过氧化物酶活性第20页
        2.2.4 定量检测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含量第20-2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1-28页
        2.3.1 传感机理第21-23页
        2.3.2 传感条件优化第23-24页
            2.3.2.1 AuNCs用量的影响第23页
            2.3.2.2 H_2O_2浓度的影响第23页
            2.3.2.3 pH、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影响第23-24页
        2.3.3 传感体系对谷胱甘肽的选择性第24-25页
        2.3.4 GSH传感体系的灵敏度第25-26页
        2.3.5 细胞样品中GSH的测定第26-28页
    2.4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3章 Au-PtNCs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比色检测葡萄糖第29-48页
    3.1 前言第29-30页
    3.2 实验部分第30-34页
        3.2.1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30-31页
        3.2.2 单金属和双金属合金纳米簇的合成第31-32页
        3.2.3 AuNCs、Au-PtNCs和HRP相对活性的测定第32页
        3.2.4 Au-PtNCs模拟过氧化物酶的动力学分析第32-33页
        3.2.5 葡萄糖浓度的检测第33页
        3.2.6 琼脂糖凝胶膜的制备(Aga/Au-PtNCs/GOx/TMB)第33页
        3.2.7 基于琼脂糖凝胶集成膜比色检测葡萄糖第33页
        3.2.8 人体血清中葡萄糖的检测第33-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47页
        3.3.1 Au-PtNCs的合成和表征第34-36页
        3.3.2 Au-PtNCs增强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其机理的探讨第36-40页
        3.3.3 使用Au-PtNCs-GOx-TMB体系定量检测血清中的葡萄糖第40-43页
        3.3.4 使用水凝胶薄膜集成传感平台可视化检测人体血清中的葡萄糖第43-47页
    3.4 结论第47-48页
第4章 In-BDC-AuNCs*复合材料模拟过氧化物酶荧光检测ATP第48-67页
    4.1 引言第48-49页
    4.2 实验部分第49-51页
        4.2.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49-50页
        4.2.2 AuNCs*的合成第50页
        4.2.3 In-BDC-AuNCs*的合成第50页
        4.2.4 荧光检测ATP第50页
        4.2.5 In-BDC-AuNCs*细胞毒性的测定第50-51页
        4.2.6 ATP的活细胞成像第5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1-66页
        4.3.1 材料表征第51-55页
        4.3.2 ATP传感体系的建立第55-58页
        4.3.3 反应机理第58-60页
        4.3.4 反应条件优化第60-61页
        4.3.5 ATP的检测第61-62页
        4.3.6 检测体系的选择性和干扰第62页
        4.3.7 活细胞中ATP的荧光检测第62-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5.1 结论第67-68页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81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81-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尺寸中空二氧化钛纳米材料的制备、掺杂改性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荧光铜纳米簇的制备及其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