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显著图的光照鲁棒性车道线检测算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页
    1.2 基于视觉的车道线检测技术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图像显著性研究现状第14-16页
    1.4 本文的章节安排及创新点第16-18页
        1.4.1 本文的章节安排第16页
        1.4.2 本文的创新点第16-18页
第二章 基于显著性检测的车道线增强与分割第18-35页
    2.1 基于亮度对比度的显著性检测算法第18-19页
    2.2 基于车道线检测任务的视觉显著图第19-24页
        2.2.1 车道线显著图生成模型第19-20页
        2.2.2 改进的亮度对比度显著图第20-21页
        2.2.3 基于一维高斯核相关性计算的显著图第21-23页
        2.2.4 高亮度优先与一维高斯核的融合显著图第23-24页
    2.3 车道线显著性检测分析第24-33页
        2.3.1 基于高亮度优先的LC显著图分析第24-30页
        2.3.2 基于一维高斯核相关性计算的显著图分析第30-31页
        2.3.3 高亮度优先与一维高斯核的融合显著图分析第31-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车道线特征点提取第35-44页
    3.1 车道线特征点提取常用方法分析第35-36页
    3.2 基于最小外接矩形的车道线候选区提取第36-38页
        3.2.1 经典最小外接矩形计算方法第36-37页
        3.2.2 基于凸壳边界信息的车道线最小外接矩形第37-38页
    3.3 车道线特征点提取第38-43页
        3.3.1 区域峰值与边缘结合特征第38-39页
        3.3.2 基于区域峰值和边缘特征的特征点生长模型第39-41页
        3.3.3 提取结果分析第41-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车道线建模与拟合第44-54页
    4.1 车道线模型分析第44-47页
        4.1.1 直线模型第44-46页
        4.1.2 直线-曲线模型第46-47页
        4.1.3 建模坐标系第47页
    4.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直线-抛物线自适应拟合第47-53页
        4.2.1 最小二乘法第47-49页
        4.2.2 偏离度约束第49-50页
        4.2.3 虚车道线段合并第50-51页
        4.2.4 偏离度约束下的自适应拟合第51-52页
        4.2.5 拟合效果分析第52-53页
    4.3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五章 车道线检测算法与实验第54-65页
    5.1 车道线检测算法的实现第54-56页
        5.1.1 算法模型第54-55页
        5.1.2 算法软件设计第55页
        5.1.3 算法搭建环境第55-56页
    5.2 车道线检测实验第56-64页
        5.2.1 实验数据第56页
        5.2.2 算法的评价标准第56-57页
        5.2.3 本文车道线检测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7-63页
        5.2.4 车道线检测算法对比第63-64页
    5.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6.1 本文工作总结第65-66页
    6.2 本文工作的进一步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附件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达芬奇平台的车道线识别系统设计
下一篇:纯电动汽车锂电池安全充电控制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