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电法勘探论文

CSAMT法探测裂隙带地下水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前言第10-16页
    1.1 研究背景与项目依托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1页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第11-13页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3-15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2 技术路线第14-15页
    1.5 工作量统计第15-16页
第2章 CSAMT法理论基础及野外工作方法第16-29页
    2.1 电磁场的理论公式第16-18页
    2.2 趋肤深度与勘探深度第18-20页
    2.3 水平层状半空间电偶极子的电磁场第20-22页
    2.4 近区与远区第22页
    2.5 远区的视电阻率定义第22-24页
    2.6 CSAMT的测量装置第24-25页
    2.7 TM测量方式与TE测量方式第25页
    2.8 观测系统参数选择第25-27页
        2.8.1 收发距第25-26页
        2.8.2 频率段的选择第26页
        2.8.3 野外观测的质量控制第26-27页
    2.9 CSAMT的静态位移效应第27-29页
第3章 地质条件第29-36页
    3.1 地层与侵入岩第29-32页
        3.1.1 地层第29-31页
        3.1.2 侵入岩第31-32页
        3.1.3 脉岩第32页
    3.2 构造第32页
    3.3 地下水概况第32-36页
        3.3.1 地下水类型划分第32-34页
        3.3.2 地下水补给、迳流与排泄第34页
        3.3.3 块状岩类裂隙水第34-36页
第4章 CSAMT法在内厝水源地的应用第36-58页
    4.1 测区概况第37-40页
        4.1.1 地层第37-38页
        4.1.2 侵入岩第38页
        4.1.3 构造第38-39页
        4.1.4 含水岩(层)组第39-40页
    4.2 测区地层地球物理特征第40-41页
    4.3 野外工作第41-45页
        4.3.1 测线布置第41-42页
        4.3.2 仪器设备及采集参数第42-44页
        4.3.3 质量控制第44-45页
    4.4 数据处理与成果分析第45-53页
        4.4.1 数据处理第45-47页
        4.4.2 下冲效应(undershoot effect):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第47-49页
        4.4.3 成果分析第49-53页
    4.5 探测成果与验证第53-56页
    4.6 CSAMT法应用评价第56-58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附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WorldView-3数据的岩性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下一篇:塔北隆起东部地质结构与构造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