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 | 第8-9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9-33页 |
| 综述一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诊疗进展 | 第9-21页 |
| 1 病因病机 | 第9-12页 |
| 3 治法方药 | 第12-15页 |
| 4 实验研究 | 第15-16页 |
| 5 小结 | 第16-1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21页 |
| 综述二 糖尿病血管病变与勃起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 第21-33页 |
| 1 血管与阴茎勃起 | 第21页 |
| 2 糖尿病血管损害与勃起功能障碍 | 第21-26页 |
| 2.1 糖尿病血管病变与氧化应激 | 第21-22页 |
| 2.2 糖尿病血管病变与自噬 | 第22页 |
| 2.3 血管舒缩因子 | 第22-25页 |
| 2.4 生长因子 | 第25-26页 |
| 2.5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 | 第26页 |
| 3 小结 | 第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33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3-56页 |
| 前言 | 第33页 |
| 1 资料 | 第33-35页 |
| 1.1 病例来源 | 第33页 |
| 1.2 诊疗标准 | 第33-35页 |
| 1.2.1 诊断标准 | 第33-34页 |
| 1.2.2 肾虚血瘀证的中医辨证辨证标准 | 第34页 |
| 1.2.3 纳入标准 | 第34页 |
| 1.2.4 排除标准 | 第34-35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 2.1 研究对象分组 | 第35页 |
| 2.2 治疗方案 | 第35页 |
| 2.3 疗效指标 | 第35-36页 |
| 2.4 不良事件记录 | 第36页 |
| 2.5 统计方法 | 第36页 |
| 3 结果 | 第36-49页 |
| 3.1 基本临床资料 | 第36-38页 |
| 3.2 治疗后临床疗效 | 第38-39页 |
| 3.3 治疗后IIEF-15评分 | 第39-42页 |
| 3.4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 | 第42-44页 |
| 3.5 分组比较治疗前后IIEF-15评分变化 | 第44-47页 |
| 3.5.1 根据年龄分组 | 第44-45页 |
| 3.5.2 根据DM病程分组 | 第45-47页 |
| 3.6 分组比较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 | 第47-49页 |
| 3.6.1 根据年龄分组 | 第47-48页 |
| 3.6.2 根据DM病程分组 | 第48-49页 |
| 4 安全性评价 | 第49页 |
| 讨论 | 第49-54页 |
| 1.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血管因素和治疗 | 第49-50页 |
| 2. 补肾活血法是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的重要治法 | 第50-51页 |
| 3. 本研究的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 3.1 IIEF-15评分方面 | 第51页 |
| 3.2 中医证候评分方面 | 第51-52页 |
| 3.3 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的优势和原因 | 第52-53页 |
| 3.4 分组讨论结果 | 第53页 |
| 3.5 安全性指标 | 第53页 |
| 4. 将入组患者年龄限制在45~54岁的说明 | 第53页 |
| 5. 本研究的临床意义 | 第53-54页 |
| 6. 本研究的问题和展望 | 第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录1 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调查问卷 | 第56-57页 |
| 附录2 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15)调查问卷表 | 第57-59页 |
| 附录3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肾虚血瘀型)中医证候评分表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个人简历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