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氯过氧化物酶催化形成天然卤代有机物的过程探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天然卤代有机物的来源、形成机理及其在自然界归趋转化的研究进展第15-32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天然卤代有机物的来源第15-21页
        1.2.1 海洋来源第18-19页
        1.2.2 陆地来源第19-20页
        1.2.3 其他来源第20-21页
    1.3 天然卤代有机物的背景浓度第21-22页
    1.4 天然卤代有机物的形成机制第22-27页
        1.4.1 生物形成机制第23-25页
        1.4.2 非生物形成机制第25-27页
    1.5 天然卤代有机物的环境效应及迁移转化行为第27-29页
    1.6 氯过氧化物酶研究进展第29-30页
    1.7 存在问题及本论文研究思路第30-32页
第二章 氯过氧化物酶催化苯酚形成氯酚类物质第32-47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实验部分第33-35页
        2.2.1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33页
        2.2.2 实验方法第33-35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35-45页
        2.3.1 CPO催化反应的条件及动力学第35-37页
        2.3.2 环境pH值对CPO催化反应的影响第37-38页
        2.3.3 底物浓度对CPO催化反应的影响第38-40页
        2.3.4 CPO催化反应机理解释第40-44页
        2.3.5 酶促反应前后有机物的环境毒性评价第44-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第三章 氯过氧化物酶催化天然有机质形成天然卤代化合物第47-65页
    3.1 引言第47-48页
    3.2 实验部分第48-50页
        3.2.1 实验仪器和材料第48页
        3.2.2 实验方法第48-5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0-63页
        3.3.1 土壤溶液的原始pH值第50-51页
        3.3.2 土壤DOM提取液的DOC含量第51-52页
        3.3.3 土壤DOM提取液的紫外光谱第52-53页
        3.3.4 土壤DOM提取液的红外光谱第53-54页
        3.3.5 土壤DOM提取液的元素分析第54-55页
        3.3.6 土壤DOM提取液的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分析第55-62页
        3.3.7 酶促反应前后有机物的环境毒性变化第62-63页
    3.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四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第65-68页
    4.1 研究结论第65-67页
        4.1.1 氯过氧化物酶催化苯酚形成氯酚类物质第65-66页
        4.1.2 氯过氧化物酶催化土壤有机质形成天然卤代化合物第66-67页
    4.2 创新点第67页
    4.3 展望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83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出租车GPS数据的城市出行及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以上海某出租车公司数据为例
下一篇:长三角机动车污染排放特征及控制政策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