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体制论文

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制度视角的中德比较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第12-18页
        1.1.1 现实背景第12-16页
        1.1.2 理论背景第16-17页
        1.1.3 问题提出第17-18页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8-22页
        1.2.1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8-19页
        1.2.2 研究思路与理论框架第19-20页
        1.2.3 研究的创新点、重点和难点第20-22页
2 文献综述第22-36页
    2.1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的相关研究第22-25页
        2.1.1 海外并购与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的概念界定第22-23页
        2.1.2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资源联系性第23-24页
        2.1.3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企业技术创新第24-25页
    2.2 全球创新网络与产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相关研究第25-32页
        2.2.1 产业技术创新的概念界定第25页
        2.2.2 网络创新范式的兴起及企业在创新网络中位置的界定第25-28页
        2.2.3 并购整合与创新网络关系的相关研究第28页
        2.2.4 全球创新网络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相关研究第28-30页
        2.2.5 全球创新网络与产业技术创新关系的相关研究第30-32页
    2.3 制度环境对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影响的相关研究第32-34页
        2.3.1 制度环境的概念界定第32页
        2.3.2 制度环境对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影响第32-34页
    2.4 文献小结第34-36页
3 理论机制的分析与假设的提出第36-47页
    3.1 相关定义汇总第36-38页
        3.1.1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第36页
        3.1.2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整合程度第36-37页
        3.1.3 创新网络及创新网络中的位置描述第37-38页
        3.1.4 产业技术创新第38页
        3.1.5 制度环境第38页
    3.2 创新网络与产业技术创新之间的理论机制分析第38-40页
        3.2.1 网络中心性与产业技术创新第39-40页
        3.2.2 结构洞位置与产业技术创新第40页
    3.3 基于创新网络的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之间的机制分析第40-43页
        3.3.1 资源识别为资源相似性强互补性弱时的影响机制分析第41页
        3.3.2 资源识别为资源相似性弱互补性强时的影响机制分析第41-42页
        3.3.3 资源识别为资源相似性与互补性均强时的影响机制分析第42-43页
    3.4 制度环境下基于创新网络的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第43-47页
        3.4.1 资源识别为相似性强互补性弱时的影响机制分析第43-44页
        3.4.2 资源识别为相似性弱互补性强时的影响机制分析第44-45页
        3.4.3 资源识别为相似性与互补性均强时的影响机制分析第45-47页
4 实证分析第47-71页
    4.1 实证分析的逻辑机理第47-48页
    4.2 并购的样本数据第48-49页
    4.3 变量说明第49-56页
        4.3.1 资源-整合程度匹配第49-51页
        4.3.2 网络中心性与结构洞位置第51-53页
        4.3.3 产业技术创新第53页
        4.3.4 母国制度完善性第53-55页
        4.3.5 控制变量第55-56页
    4.4 实证结果第56-70页
        4.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56-57页
        4.4.2 变量信度与效度分析第57-58页
        4.4.3 实证检验第58-70页
    4.5 实证结果评述第70-71页
5 总结和建议第71-76页
    5.1 研究过程与结论总结第71-72页
    5.2 对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整合与产业技术创新的启示和建议第72页
    5.3 对中国政府引导海外并购整合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的启示和建议第72-74页
    5.4 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6页
附录第86-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金融集聚对制造业上市公司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效率研究--以京东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