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电动汽车的高并发数据处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相关技术 | 第15-27页 |
2.1 网络I/O技术 | 第15-18页 |
2.2 JavaNIO | 第18-20页 |
2.2.1 传统I/O和JavaNIO的区别 | 第18-19页 |
2.2.2 NIO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2.3 Mina框架 | 第20-22页 |
2.4 消息系统 | 第22-25页 |
2.4.1 消息系统的作用 | 第22-23页 |
2.4.2 ApacheKafka | 第23-25页 |
2.5 SSE指令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高并发数据处理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 第27-54页 |
3.1 需求分析 | 第27-29页 |
3.1.1 功能需求 | 第27-28页 |
3.1.2 性能需求 | 第28-29页 |
3.2 设计方案分析 | 第29-33页 |
3.2.1 数据处理平台高并发方案 | 第29-31页 |
3.2.2 数据处理平台高实时方案 | 第31-33页 |
3.3 高并发数据处理平台架构设计 | 第33-36页 |
3.3.1 高并发数据处理平台整体架构 | 第33页 |
3.3.2 高并发数据处理平台总体设计 | 第33-36页 |
3.4 模块详细设计 | 第36-52页 |
3.4.1 车辆登入模块设计 | 第36-37页 |
3.4.2 数据传输模块设计 | 第37-39页 |
3.4.3 数据编解码模块设计 | 第39-43页 |
3.4.4 实时数据解析模块设计 | 第43-50页 |
3.4.5 数据缓存模块设计 | 第50页 |
3.4.6 日志记录模块设计 | 第50-51页 |
3.4.7 车载终端管理模块设计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四章 高并发数据处理平台的实现 | 第54-73页 |
4.1 车辆登入模块的实现 | 第54-56页 |
4.1.1 服务器启动 | 第54-55页 |
4.1.2 车辆登入 | 第55-56页 |
4.2 数据传输模块的实现 | 第56-59页 |
4.2.1 实时数据传输 | 第56-58页 |
4.2.2 状态检测 | 第58-59页 |
4.3 车辆数据编解码模块的实现 | 第59-61页 |
4.3.1 数据编码 | 第60-61页 |
4.3.2 数据解码 | 第61页 |
4.4 车辆数据解析模块实现 | 第61-69页 |
4.4.1 缓冲区相关实现 | 第63-66页 |
4.4.2 数据解析 | 第66-69页 |
4.5 数据缓存模块的实现 | 第69页 |
4.6 日志记录模块的实现 | 第69-71页 |
4.6.1 Java端日志记录 | 第70页 |
4.6.2 C语言端日志记录 | 第70-71页 |
4.7 车载终端管理模块实现 | 第71-72页 |
4.7.1 终端基本信息管理 | 第71-72页 |
4.7.2 消息推送 | 第7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五章 高并发数据处理平台的测试与分析 | 第73-85页 |
5.1 测试环境部署 | 第73-75页 |
5.2 功能测试 | 第75-79页 |
5.2.1 车辆登入功能测试 | 第75页 |
5.2.2 数据传输功能测试 | 第75-76页 |
5.2.3 数据编解码功能测试 | 第76页 |
5.2.4 实时数据解析功能测试 | 第76-77页 |
5.2.5 日志记录功能测试 | 第77-78页 |
5.2.6 车载终端管理功能测试 | 第78-79页 |
5.3 性能测试与分析 | 第79-84页 |
5.3.1 性能评价指标 | 第79页 |
5.3.2 性能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79-8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6.1 总结 | 第85-86页 |
6.2 展望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