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过度投资的概念界定 | 第12页 |
1.3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6页 |
1.3.1 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本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6-22页 |
2.1 过度投资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1.1 国外对过度投资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6页 |
2.1.2 国内对过度投资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6-17页 |
2.2 负债、负债来源与过度投资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2.2.1 国外对负债、负债来源与过度投资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2.2.2 国内对负债、负债来源与过度投资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3 政府干预与过度投资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3.1 国外对政府干预与过度投资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0页 |
2.3.2 国内对政府干预与过度投资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4 文献评述 | 第21-22页 |
第3章 国有煤炭上市公司的制度环境 | 第22-25页 |
3.1 政府干预背景 | 第22-23页 |
3.1.1 政府干预的动因 | 第22页 |
3.1.2 政府干预的企业选择标准 | 第22页 |
3.1.3 政府干预的方式和效应 | 第22-23页 |
3.2 国有煤炭上市公司管理体制与政府干预 | 第23-24页 |
3.3 “帮助之手”对国有煤炭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的影响 | 第24-25页 |
第4章 相关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 | 第25-31页 |
4.1 委托代理理论与过度投资 | 第25-26页 |
4.2 自由现金流假说与过度投资 | 第26页 |
4.3 负债相机治理效应与过度投资 | 第26-27页 |
4.4 预算软约束与负债相机治理作用 | 第27页 |
4.5 负债来源与过度投资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 第27-29页 |
4.6 政府干预下负债来源与过度投资的理论分析及假设 | 第29-31页 |
第5章 研究设计 | 第31-35页 |
5.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1页 |
5.2 主要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 | 第31-35页 |
5.2.1 主要变量的选取 | 第31-33页 |
5.2.2 模型设定 | 第33-35页 |
第6章 实证检验及分析 | 第35-42页 |
6.1 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5-36页 |
6.2 相关变量的相关系数 | 第36页 |
6.3 负债来源与国有煤炭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关系的回归分析 | 第36-38页 |
6.4 政府干预、负债来源与国有煤炭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关系的回归分析 | 第38-40页 |
6.5 稳健性检验 | 第40-4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2-45页 |
7.1 研究结果 | 第42页 |
7.2 建议 | 第42-44页 |
7.2.1 完善商业信用债权人保护制度 | 第42-43页 |
7.2.2 继续深化银企关系改革 | 第43-44页 |
7.2.3 减少政府的不当干预 | 第44页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