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花岗岩残积土的的形成与特性 | 第11-12页 |
1.1.2 研究花岗岩残积土的意义 | 第12-13页 |
1.2 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1 花岗岩残积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2 结构性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试验研究 | 第17-30页 |
2.1 花岗岩残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 | 第17-20页 |
2.1.1 花岗岩残积土取样 | 第17-18页 |
2.1.2 花岗岩残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试验 | 第18-20页 |
2.2 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常规三轴试验研究 | 第20-27页 |
2.2.1 试验方案及试验器材 | 第20-21页 |
2.2.2 花岗岩残积土的常规三轴试验 | 第21-22页 |
2.2.3 三轴试验结果分析 | 第22-27页 |
2.3 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压缩试验研究 | 第27-29页 |
2.3.1 试验方案及试验器材 | 第27页 |
2.3.2 花岗岩残积土的压缩试验 | 第27页 |
2.3.3 压缩试验的试验结果分析 | 第27-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本构模型 | 第30-47页 |
3.1 本构模型 | 第30-33页 |
3.1.1 线弹性模型 | 第30页 |
3.1.2 非线弹性模型 | 第30-31页 |
3.1.3 弹塑性模型 | 第31-32页 |
3.1.4 土体本构模型比较 | 第32-33页 |
3.2 修正剑桥模型 | 第33-36页 |
3.3 剑桥模型结构性的参数研究 | 第36-41页 |
3.3.1 破坏比参数的结构性 | 第36-37页 |
3.3.2 固结参数的结构性 | 第37-38页 |
3.3.3 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压缩特性分析 | 第38-41页 |
3.4 结构性剑桥模型 | 第41-46页 |
3.4.1 能量方程 | 第41-43页 |
3.4.2 屈服函数 | 第43-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本构模型的数值分析及验证 | 第47-61页 |
4.1 数值分析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4.2 结构性模型的室内试验验证 | 第48-57页 |
4.2.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48-50页 |
4.2.2 数值模型的验证 | 第50-53页 |
4.2.3 结构性模型的验证 | 第53-57页 |
4.3 结构性参数的数值分析 | 第57-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 | 第61-69页 |
5.1 工程工况介绍 | 第61-63页 |
5.1.1 工程概况 | 第61-62页 |
5.1.2 地质条件 | 第62-63页 |
5.2 工程建模 | 第63-65页 |
5.2.1 几何模型 | 第63-64页 |
5.2.2 过程分析 | 第64-65页 |
5.3 建模结果分析与实测对比 | 第65-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一、结论 | 第69-70页 |
二、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件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