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16页 |
1.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局部构件加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 钢筋混凝土框架整体加固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钢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试验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屈曲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的试验研究 | 第13-14页 |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1 本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不同形式支撑加固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第16-37页 |
2.1 工程加固支撑形式分析 | 第16-17页 |
2.2 OpenSees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17-21页 |
2.2.1 OpenSees有限元分析方法简介 | 第17-18页 |
2.2.2 混凝土和钢筋材料本构关系选择 | 第18-20页 |
2.2.3 梁柱和支撑截面单元选择 | 第20-21页 |
2.2.4 梁柱和支撑单元类型 | 第21页 |
2.3 基于OpenSees人字支撑加固单层单跨RC框架有限元分析 | 第21-26页 |
2.3.1 人字支撑加固单层单跨RC框架结构试验模型及加荷方式 | 第21-24页 |
2.3.2 试件试验与数值模拟的塑性铰分析比较 | 第24页 |
2.3.3 试件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滞回曲线分析比较 | 第24-25页 |
2.3.4 试件试验与数值模拟的骨架曲线分析比较 | 第25-26页 |
2.3.5 试验试件数值模拟的关键值和试验值的比较 | 第26页 |
2.4 基于OpenSees不同支撑加固单层单跨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第26-33页 |
2.4.1 八字支撑加固单层单跨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27-29页 |
2.4.2 洞口上方局部人字、X型支撑加固单层单跨RC框架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29-32页 |
2.4.3 洞口下方X型支撑加固单层单跨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32-33页 |
2.5 不同支撑形式加固RC框架抗震性能比较 | 第33-35页 |
2.5.1 不同支撑形式加固RC框架结构塑性铰形成与发展比较 | 第33-34页 |
2.5.2 不同支撑形式加固RC框架结构承载力比较 | 第34-35页 |
2.5.3 不同支撑形式加固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综合比较 | 第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3 人字支撑加固多层多跨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非线性分析 | 第37-56页 |
3.1 某五层三跨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OpenSees | 第37-41页 |
3.1.1 某五层三跨RC框架结构概况 | 第37-40页 |
3.1.3 KJ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0-41页 |
3.2 一层人字支撑形式加固KJ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41-44页 |
3.2.1 RZKJ-2 结构有限元建模 | 第41-42页 |
3.2.2 RZKJ-2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2-43页 |
3.2.3 一层人字支撑形式加固KJ结构抗震性能比较 | 第43-44页 |
3.3 两层人字支撑形式加固KJ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44-47页 |
3.3.1 RZKJ-12 结构有限元建模 | 第44-45页 |
3.3.2 RZKJ-12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5-46页 |
3.3.3 两层人字支撑形式加固KJ结构抗震性能比较 | 第46-47页 |
3.4 三层人字支撑形式加固KJ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47-50页 |
3.4.1 RZKJ-123 有限元建模 | 第48页 |
3.4.2 RZKJ-123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3.4.3 三层人字支撑形式加固KJ结构抗震性能比较 | 第49-50页 |
3.5 四层人字支撑形式加固KJ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50-53页 |
3.5.1 RZKJ-1234 有限元建模 | 第51页 |
3.5.2 RZKJ-1234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1-52页 |
3.5.3 四层人字支撑形式加固KJ结构抗震性能比较 | 第52-53页 |
3.6 五层人字支撑形式加固KJ结构抗震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53-55页 |
3.6.1 RZKJ-12345 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分析 | 第53-54页 |
3.6.2 人字支撑加固KJ结构抗震性能比较 | 第54-5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基于性能的支撑加固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 第56-76页 |
4.1 基于性能的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理论 | 第56-58页 |
4.1.1 基于性能RC框架结构地震设防水准 | 第56页 |
4.1.2 基于性能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水准 | 第56-57页 |
4.1.3 基于性能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 第57-58页 |
4.2 基于性能的RC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58-62页 |
4.2.1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9-60页 |
4.2.2 RC框架结构位移反应 | 第60-62页 |
4.3 基于性能的人字支撑加固RC框架结构地震反应分析 | 第62-75页 |
4.3.1 REKJ-2 框架结构位移反应 | 第63-64页 |
4.3.2 RZKJ-23 框架结构位移反应 | 第64-66页 |
4.3.3 RZKJ-123 框架结构位移反应 | 第66-68页 |
4.3.4 RZKJ-1234 框架结构位移反应 | 第68-70页 |
4.3.5 RZKJ-12345 框架结构位移反应 | 第70-72页 |
4.3.6 人字支撑加固KJ结构时程分析比较 | 第72-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5 结论和展望 | 第76-78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5.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