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前言 | 第10-1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2.1 运动性月经失调 | 第11-13页 |
2.2 运动性月经失调与骨密度及血清性激素关系 | 第13-15页 |
2.3 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对大鼠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1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3.1.1 实验对象 | 第17-18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18-21页 |
3.2.1 分组方法 | 第18-19页 |
3.2.2 训练方案 | 第19页 |
3.2.3 动物造模和样品的采集 | 第19-20页 |
3.2.4 样本测定的方法 | 第20页 |
3.2.5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4 结果 | 第21-25页 |
4.1 一般观察指标 | 第21-22页 |
4.1.1 各组减数情况 | 第21页 |
4.1.2 一般情况和运动能力观察 | 第21页 |
4.1.3 体重的变化 | 第21-22页 |
4.2 各组大鼠阴道脱落细胞中底层细胞比值的变化 | 第22-23页 |
4.3 各组大鼠血清性激素的比较 | 第23-24页 |
4.4 各组大鼠全身、腰椎、右股骨骨密度(BMD)的比较 | 第24-25页 |
5 讨论 | 第25-33页 |
5.1 一般情况和体重指标观测的意义 | 第25-27页 |
5.1.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 | 第25-26页 |
5.1.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 第26-27页 |
5.2 底层细胞比值变化的意义 | 第27-28页 |
5.3 血清性激素与BMD的关系 | 第28-29页 |
5.4 各组大鼠血清性激素的对比及意义 | 第29-31页 |
5.5 各组大鼠骨密度的对比及意义 | 第31-33页 |
6 结论 | 第33页 |
7 参考文献 | 第33-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