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理论论文--信号处理论文

压缩感知幅/相稀疏信号重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主要缩略词对照表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3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18页
        1.1.1 选题背景第14-17页
        1.1.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1页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21页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第21-23页
第二章 基于凸优化的MoSS重建方法第23-40页
    2.1 引言第23页
    2.2 类-LASSO的MoSS重建方法第23-26页
        2.2.1 类-LASSO的MoSS重建问题描述第23-25页
        2.2.2 类-LASSO的MoSS重建问题求解第25-26页
    2.3 直接可压缩的MoSS重建方法第26-29页
        2.3.1 直接可压缩的MoSS重建问题描述第27页
        2.3.2 直接可压缩的MoSS重建问题求解第27-29页
    2.4 间接可压缩的MoSS重建方法第29-31页
        2.4.1 间接可压缩的MoSS重建问题描述第29页
        2.4.2 间接可压缩的MoSS重建问题求解第29-31页
        2.4.3 噪声条件下的MoSS重建第31页
    2.5 数值仿真验证第31-39页
        2.5.1 类-LASSO的MoSS重建方法仿真验证第31-35页
        2.5.2 直接可压缩的MoSS重建方法仿真第35-37页
        2.5.3 间接可压缩的MoSS重建方法仿真第37-39页
    2.6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相位稀疏约束的MoSS重建方法第40-78页
    3.1 引言第40页
    3.2 混合域观测的MoSS重建方法第40-60页
        3.2.1 混合域观测的MoSS重建问题描述第40-41页
        3.2.2 混合域观测的MoSS重建问题求解第41-60页
            3.2.2.1 传统的混合域观测迭代投影类方法第41-43页
            3.2.2.2 改进的混合域观测MoSS重建方法第43-48页
            3.2.2.3 数值仿真验证第48-60页
    3.3 多观测平面的MoSS重建方法第60-70页
        3.3.1 多观测平面的MoSS重建问题描述第61-63页
        3.3.2 多观测平面的MoSS重建问题求解第63-70页
            3.3.2.1 传统的多观测平面迭代投影方法第64页
            3.3.2.2 改进的多观测平面MoSS重建问题求解第64-66页
            3.3.2.3 数值仿真验证第66-70页
    3.4 掩模扰动的MoSS重建方法第70-77页
        3.4.1 掩模扰动的MoSS重建问题描述第70-71页
        3.4.2 掩模扰动的MoSS重建问题求解第71-75页
        3.4.3 数值仿真验证第75-77页
    3.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基于自相关函数的MoSS重建方法第78-94页
    4.1 引言第78页
    4.2 自相关函数的MoSS重建方法第78-93页
        4.2.1 自相关函数的MoSS重建问题描述第78-79页
        4.2.2 定义与前提假设第79-80页
        4.2.3 自相关函数的MoSS重建问题求解第80-87页
            4.2.3.1 信号自相关支撑集恢复第81-83页
            4.2.3.2 信号支撑集恢复第83-84页
            4.2.3.3 给定支撑集上的信号重建第84-86页
            4.2.3.4 自相关函数的MoSS重建方法第86-87页
        4.2.4 数值仿真验证第87-93页
    4.3 本章小结第93-94页
第五章 唯相位稀疏信号重建方法第94-115页
    5.1 引言第94页
    5.2 1-bit唯相位稀疏信号重建方法第94-98页
        5.2.1 1-bit唯相位稀疏信号重建问题描述第94-95页
        5.2.2 1-bit唯相位稀疏信号重建问题求解第95-96页
        5.2.3 数值仿真验证第96-98页
    5.3 唯相位稀疏频率估计方法第98-114页
        5.3.1 唯相位稀疏频率估计问题描述第99页
        5.3.2 唯相位稀疏频率估计问题求解第99-107页
            5.3.2.1 最小二乘求逆法(LS法)第99-100页
            5.3.2.2 POFEA-IHT方法第100-102页
            5.3.2.3 主要的理论结论第102-104页
            5.3.2.4 POFEA-IHT方法数值仿真第104-107页
        5.3.3 改进的唯相位稀疏频率估计方法第107-114页
            5.3.3.1 POFEA-M方法第107-110页
            5.3.3.2 数字仿真验证第110-114页
    5.4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15-117页
    6.1 全文总结第115-116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0页
附录第130-136页
    A) 本文数学符号记法第130-131页
    B) 相关数学定义第131-132页
    C) 常用的评价标准第132-133页
    D) 定理 5.1 的证明第133-135页
    E) 定理 5.2 的证明第135-13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136-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解码转发协作通信系统自适应传输技术研究
下一篇:认知中继网络频谱感知与资源分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