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可见双光谱成像系统自动调焦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紫外检测法的原理 | 第13-15页 |
1.3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5-18页 |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紫外图像预处理 | 第18-28页 |
2.1 双光谱紫外相机的成像过程 | 第18-19页 |
2.1.1 整体成像结构 | 第18-19页 |
2.1.2 紫外成像过程 | 第19页 |
2.2 噪声分析 | 第19-21页 |
2.3 紫外图像滤波 | 第21-25页 |
2.3.1 多帧均值滤波 | 第21页 |
2.3.2 时域递归滤波 | 第21-22页 |
2.3.3 相关性滤波 | 第22-25页 |
2.4 滤波结果与分析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3章 图像配准 | 第28-44页 |
3.1 图像配准原理 | 第29-30页 |
3.1.1 数学描述 | 第29页 |
3.1.2 变换空间 | 第29-30页 |
3.2 图像配准方法 | 第30-31页 |
3.3 特征点提取 | 第31-35页 |
3.3.1 Harris角点检测算法 | 第31-33页 |
3.3.2 SUSAN角点检测算法 | 第33-35页 |
3.3.3 特征点检测 | 第35页 |
3.4 空间映射模型 | 第35-37页 |
3.4.1 仿射变换模型 | 第35-36页 |
3.4.2 求解仿射模型 | 第36-37页 |
3.5 图像融合与优化 | 第37-42页 |
3.5.1 图像融合 | 第37-38页 |
3.5.2 仿射变换模型的验证 | 第38-39页 |
3.5.3 仿射模型的优化 | 第39-40页 |
3.5.4 优化后的仿射模型验证 | 第40-42页 |
3.6 误差分析 | 第42-4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自动调焦 | 第44-55页 |
4.1 离焦模型 | 第44-46页 |
4.1.1 光学离焦模型 | 第44-45页 |
4.1.2 离焦模型的数学描述 | 第45-46页 |
4.2 基于图像处理的自动调焦 | 第46-49页 |
4.2.1 调焦区域的选择 | 第46页 |
4.2.2 图像质量评价函数 | 第46-48页 |
4.2.3 自动调焦搜索策略 | 第48-49页 |
4.3 基于紫外图像的自动调焦 | 第49-54页 |
4.3.1 调焦区域的选择 | 第49页 |
4.3.2 紫外图像质量评价函数 | 第49-52页 |
4.3.3 调焦搜索策略 | 第52页 |
4.3.4 算法验证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