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灰树花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1. 灰树花的研究现状第12-14页
        1.1 灰树花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第12-13页
        1.2 灰树花的活性成分第13-14页
    2. 食用菌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第14-17页
        2.1 概述第14页
        2.2 食用菌的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进展第14-17页
            2.2.1 粗提物第14-15页
            2.2.2 液体发酵产物第15页
            2.2.3 多糖第15-16页
            2.2.4 酚类第16页
            2.2.5 多肽类第16-17页
    3. 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第17-20页
        3.1 分级沉淀法第17-18页
            3.1.1 水提取醇沉法第17页
            3.1.2 盐析法第17-18页
        3.2 透析和超滤第18页
        3.3 有机溶剂萃取法第18页
        3.4 柱层析法第18-20页
            3.4.1 大孔树脂柱层析法第18-19页
            3.4.2 凝胶柱层析法第19-20页
            3.4.3 硅胶柱层析法第20页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第20-22页
        4.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4.2 本研究的内容第21-22页
第二章 灰树花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第22-30页
    1. 引言第22页
    2. 材料和仪器第22-23页
        2.1 实验材料第22页
        2.2 主要试剂第22页
        2.3 主要仪器第22-23页
    3. 实验步骤和方法第23-24页
        3.1 灰树花活性成分的提取流程第23页
        3.2 灰树花抗氧化活性的测定方法第23页
        3.3 灰树花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单因素实验第23-24页
            3.3.1 灰树花抗氧化物质提取溶剂对灰树花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第23-24页
            3.3.2 温度对灰树花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第24页
            3.3.3 提取时间对灰树花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第24页
            3.3.4 料液比对灰树花活性物质提取率的影响第24页
        3.4 灰树花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的正交实验第2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4-28页
        4.1 不同溶剂提取灰树花活性成分提取的影响第24-25页
        4.2 不同提取温度对灰树花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第25-26页
        4.3 不同料液比对灰树花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第26页
        4.4 不同提取时间对灰树花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第26-27页
        4.5 灰树花抗氧化活性成分提取正交实验结果第27-28页
    5. 小结与讨论第28-30页
第三章 灰树花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第30-39页
    1. 引言第30页
    2. 材料和仪器第30-31页
        2.1 材料和试剂第30页
        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0-31页
    3. 实验步骤和方法第31-33页
        3.1 灰树花多糖的分离纯化第31-32页
            3.1.1 多糖含量测定第31页
            3.1.2 蛋白含量测定第31页
            3.1.3 水提醇沉第31-32页
            3.1.4 琼脂糖凝胶DEAE Sepharose Fast Flow柱层析分级第32页
        3.2 灰树花多酚类物质的分离纯化第32-33页
            3.2.1 多酚含量测定第32-33页
            3.2.2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和筛选第33页
            3.2.3 大孔树脂动态吸附灰树花多酚第33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4.1 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果第33-35页
            4.1.1 葡萄糖标准曲线第33-34页
            4.1.2 考马斯亮蓝测定蛋白标准曲线第34-35页
            4.1.3 DEAE Sepharose Fast Flow凝胶柱层析结果第35页
        4.2 多酚的分离纯化结果第35-38页
            4.2.1 多酚测定标准曲线第35-36页
            4.2.2 吸附灰树花多酚大孔树脂筛选第36-37页
            4.2.3 NKA-Ⅱ型大孔树脂柱层析结果第37-38页
    5. 小结与讨论第38-39页
第四章 灰树花不同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第39-46页
    1. 引言第39页
    2. 材料和仪器第39页
        2.1 材料第39页
        2.2 化学试剂第39页
        2.3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9页
    3. 实验方法和步骤第39-40页
        3.1 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的测定第40页
        3.2 DPPH·清除能力的测定第40页
        3.3 总还原力测定第40页
    4. 结果与分析第40-45页
        4.1 灰树花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测定第40-42页
        4.2 灰树花粗多酚、粗多糖和纯化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第42-43页
        4.3 灰树花多酚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第43-45页
    5. 小结和讨论第45-46页
第五章 灰树花多酚HPLC分析方法的构建第46-57页
    1 引言第46页
    2 材料和仪器第46-47页
        2.1 材料和试剂第46页
        2.2 主要仪器第46-47页
    3. 实验步骤和方法第47-49页
        3.1 灰树花多酚HPLC分析方法的构建第47-48页
            3.1.1 HPLC不同波长的选择第47页
            3.1.2 HPLC不同流动相选择第47-48页
            3.1.3 HPLC洗脱条件的优化第48页
        3.2 不同灰树花多酚组分的HPLC分析第48-49页
    4. 结果与分析第49-56页
        4.1 灰树花多酚HPLC检测波长的选择第49-50页
        4.2 HPLC流动相体系确定第50-52页
        4.3 HPLC洗脱条件的优化结果第52-55页
        4.4 灰树花不同多酚组分的HPLC分析结果第55-56页
    5. 小结和讨论第56-57页
第六章 灰树花抗氧化多酚液质联用分析第57-63页
    1. 引言第57页
    2. 材料和仪器第57页
        2.1 材料和试剂第57页
        2.2 主要仪器第57页
    3. 实验步骤和方法第57-58页
        3.1 样品预处理第57-58页
        3.2 本实验采用的HPLC-MS分析条件第58页
    4. 结果和分析第58-62页
    5. 小结和讨论第62-63页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井下用大流量水力旋流油水分离器的设计研究
下一篇:深层地下热水成因类型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证据--以关中盆地腹部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