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稻论文

水稻灌浆期干—湿交替灌溉促进茎鞘物质转运的机制分析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引言第10-14页
    1.1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水分调控模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第10-11页
    1.3 籽粒灌浆的特性分析第11-12页
    1.4 干湿交替处理促进籽粒灌浆第12-13页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3-1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4-22页
    2.1 材料第14-15页
        2.1.1 实验材料第14页
        2.1.2 实验药品第14页
        2.1.3 试验设计第14-15页
    2.2 生理测定方法第15-17页
        2.2.1 取样第15页
        2.2.2 茎鞘干物质重的测定第15页
        2.2.3 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的测定第15-16页
        2.2.4 产量测定及结实率分析第16-17页
        2.2.5 数据统计第17页
    2.3 水稻茎鞘总蛋白的提取第17-18页
    2.4 蛋白样品的制备及浓度测定第18-19页
        2.4.1 蛋白质样品的裂解第18页
        2.4.2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18-19页
    2.5 水稻茎鞘蛋白双向电泳第19-22页
        2.5.1 第一向电泳IEF第19页
        2.5.2 胶条平衡第19-20页
        2.5.3 第二向电泳SDS-PAGE第20页
        2.5.4 2-DE胶的染色脱色及扫描第20页
        2.5.5 差异蛋白点的选择第20-21页
        2.5.6 蛋白点胶内酶解第21页
        2.5.7 蛋白点质谱鉴定第21-22页
        2.5.8 蛋白GO及途径分析第2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2-46页
    3.1 水稻籽粒灌浆期干湿交替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第22-23页
    3.2 水稻籽粒灌浆不同时期的茎鞘干物质积累变化分析第23-24页
    3.3 水稻籽粒灌浆不同时期的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变化分析第24-27页
    3.4 水稻籽粒灌浆期不同水分处理对茎鞘转移率与转运率影响的分析第27页
    3.5 水稻籽粒灌浆期茎鞘蛋白的表达变化分析第27-32页
    3.6 水稻茎鞘蛋白的功能归类第32-46页
4 讨论第46-53页
    4.1 灌浆期干湿交替灌溉(WMD)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46-47页
    4.2 茎鞘物质转运响应干湿交替的蛋白特性分析第47-53页
        4.2.1 茎鞘光合作用蛋白对干湿交替的响应机制第48-49页
        4.2.2 灌浆过程中茎鞘抗逆相关蛋白响应干湿交替的差异机制第49-50页
        4.2.3 灌浆过程中茎鞘响应干湿交替能量增强的分子机制第50-51页
        4.2.4 茎鞘响应干湿交替的信号调控机制第51-53页
5 结论第53页
6 展望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的网络选择算法--以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下一篇:福建水仙病毒的检测及三重RT-PGR检测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