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摄影与中国视觉现代性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导论 | 第6-11页 |
一 中国视觉现代性的多副面孔 | 第6-7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第一章:摄影与视觉现代性 | 第11-18页 |
第一节:摄影的“视觉”与“视觉性” | 第11-15页 |
第二节:摄影与中国“视觉现代性” | 第15-18页 |
第二章:视觉生产传播机制的现代转型 | 第18-30页 |
第一节:生产技术变革:机械复制时代的来临 | 第18-23页 |
第二节:传播体制转型:从“明信片”到“宣传队” | 第23-30页 |
第三章:现代视觉主体的建构、独立与反抗 | 第30-40页 |
第一节:视觉主体的建构 | 第30-35页 |
第二节:视觉主体的独立与反抗 | 第35-40页 |
第四章:本土视觉话语系统的建构 | 第40-55页 |
第一节:画意的延伸? | 第40-47页 |
第二节:镜头里的城市:现代文明的膜拜与疏离 | 第47-51页 |
第三节:民族志之眼:人文精神的再诠释 | 第51-55页 |
第五章:民国摄影的观看伦理 | 第55-64页 |
第一节:视觉的现代性冲击与观看伦理的转变 | 第55-60页 |
第二节:“自然观”的嬗变与民国摄影的诗化倾向 | 第60-64页 |
结语:启蒙神话的破灭与本土观看之道的探索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论著部分 | 第66-70页 |
论文部分 | 第70-72页 |
主题索引 | 第72-74页 |
人名索引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