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中国能源生态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简历第6-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7-2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7-21页
        1.1.2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2 文献综述第22-35页
        1.2.1 能源效率研究综述第22-31页
        1.2.2 生态效率研究综述第31-34页
        1.2.3 能源生态效率研究综述第34-35页
        1.2.4 简要评价第35页
    1.3 研究内容第35-37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37-39页
        1.4.1 研究思路第37-38页
        1.4.2 研究方法第38-39页
    1.5 创新点第39-41页
第二章 能源生态效率理论模型构建:系统论的视角第41-54页
    2.1 能源生态系统理论溯源第41-42页
    2.2 能源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第42-47页
        2.2.1 能源系统第43-44页
        2.2.2 经济系统第44-45页
        2.2.3 环境系统第45-46页
        2.2.4 社会系统第46-47页
    2.3 能源生态系统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第47-50页
        2.3.1 能源系统与经济系统第47-48页
        2.3.2 能源系统与环境系统第48页
        2.3.3 能源系统与社会系统第48-49页
        2.3.4 经济系统与环境系统第49页
        2.3.5 经济系统与社会系统第49-50页
        2.3.6 环境系统与社会系统第50页
    2.4 能源生态效率的理论模型第50-53页
    2.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三章 能源生态效率评价模型构建第54-73页
    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54-66页
        3.1.1 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第54-57页
        3.1.2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第57-58页
        3.1.3 指标体系具体选择第58-66页
    3.2 研究方法选择第66-71页
        3.2.1 评价方法第66-70页
        3.2.2 空间自相关指数第70-71页
        3.2.3 节能潜力测算方法第71页
    3.3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四章 能源生态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第73-83页
    4.1 能源生态效率时空演化分析第73-79页
        4.1.1 能源生态效率的时间演变分析第74-77页
        4.1.2 能源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分析第77-79页
    4.2 基于能源生态效率评价的节能减排潜力分析第79-82页
        4.2.1 节能潜力分析第79-81页
        4.2.2 减排潜力分析第81-82页
    4.3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五章 能源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第83-96页
    5.1 影响因素体系第83-87页
        5.1.1 技术进步因素第83-84页
        5.1.2 结构变动因素第84-86页
        5.1.3 能源禀赋因素第86页
        5.1.4 经济体制因素第86-87页
    5.2 不同因素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机理分析第87-94页
        5.2.1 技术进步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机理第87-88页
        5.2.2 结构变动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机理第88-90页
        5.2.3 能源禀赋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机理第90-91页
        5.2.4 经济体制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机理第91-94页
    5.3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六章 能源生态效率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第96-107页
    6.1 模型选择第96-100页
        6.1.1 空间计量模型第96-97页
        6.1.2 空间计量模型分类第97页
        6.1.3 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第97-100页
    6.2 平稳性及协整检验第100-102页
        6.2.1 平稳性检验第100-101页
        6.2.2 协整检验第101-102页
    6.3 实证结果及分析第102-106页
        6.3.1 模型拟合第102-104页
        6.3.2 结果分析第104-106页
    6.4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第107-115页
    7.1 基本结论第107-109页
    7.2 对策建议第109-113页
        7.2.1 提高能源技术水平第109-110页
        7.2.2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第110-111页
        7.2.3 提高环境规制强度第111-112页
        7.2.4 鼓励发展非公有经济第112页
        7.2.5 推进能源价格市场化改革第112-113页
        7.2.6 加强能源生态效率不同区域合作第113页
    7.3 研究展望第113-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9页
附录1 熵权法的MATLAB程序第139-141页
附录2 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份能源经济效率第141-143页
附录3 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份能源环境效率第143-145页
附录4 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份能源生态效率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湖北省矿业经济区土地资源承载力研究
下一篇: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