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寓“庄”于“谐”:晓苏小说的创作主题 | 第11-21页 |
1.1 “笑中审丑”——对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批判 | 第11-15页 |
1.1.1 “欲望”窥探下的精神裂变 | 第12-14页 |
1.1.2 人格操守的贩卖和沦陷 | 第14-15页 |
1.2 “笑中含泪”——对油菜坡的农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 第15-21页 |
1.2.1 “哀其不幸”:苦中寻乐、把苦难化解为笑剧 | 第16-19页 |
1.2.2 “怒其不争”:劣根性犹存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谐趣”横生:晓苏小说的喜剧艺术 | 第21-38页 |
2.1 “引人发笑”、“有意思”:晓苏小说的创作特征 | 第21-26页 |
2.1.1 “引人发笑”——晓苏的小说功能定位 | 第21-24页 |
2.1.2 “有意思”——“趣味”与“笑”的综合体 | 第24-26页 |
2.2 “民间性幽默”、“黑色幽默”:晓苏小说的表现形态 | 第26-30页 |
2.2.1 “荤段子”——对正统话语的撕裂 | 第26-28页 |
2.2.2 黑色幽默——无处不在的魔手 | 第28-30页 |
2.3 幽默的智慧:晓苏小说的文本隐喻 | 第30-32页 |
2.4 异彩缤纷:晓苏小说的表现手法 | 第32-38页 |
2.4.1 倒错 | 第32-33页 |
2.4.2 恶作剧 | 第33-34页 |
2.4.3 误会、巧合 | 第34-35页 |
2.4.4 夸饰 | 第35-37页 |
2.4.5 荒诞、反讽 | 第37-38页 |
第三章 晓苏“有意思”小说的审美功能及艺术缺陷 | 第38-43页 |
3.1 “有意思”小说的审美功能解读 | 第38-41页 |
3.1.1 “有意思”小说娱乐和消遣的功能 | 第39页 |
3.1.2 “有意思”小说的商业功能和消费功能 | 第39-40页 |
3.1.3 “有意思”小说对传统文学的解构功能 | 第40页 |
3.1.4 “有意思”小说的社会批判功能 | 第40-41页 |
3.2 晓苏小说存在的艺术缺陷 | 第41-43页 |
3.2.1 过于依赖生活原型和过分偏重于“讲故事” | 第41页 |
3.2.2 晓苏小说的模式化和雷同化 | 第41-42页 |
3.2.3 存在陷入流俗的危险 | 第42页 |
3.2.4 深度和力度的缺乏 | 第42-43页 |
结语 喜而不喜——隐匿在话语狂欢背后的民族性阵痛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附录 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索引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