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角色转换与身份认同:不同社会化媒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微博与微信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8页
    1.1 研究缘起与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缘起第9-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5页
        1.2.1 社会化媒体的文献梳理第12-13页
        1.2.2 角色理论的文献梳理第13-14页
        1.2.3 认同理论的文献梳理第14-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18页
        1.3.1 参与式观察第16页
        1.3.2 内容分析第16页
        1.3.3 个案研究第16-18页
第2章 作为社会化媒体的微博与微信第18-23页
    2.1 媒介化社会中的社会化媒介第18-19页
    2.2 模糊的边界:社会化媒体的界定与偏向第19-21页
    2.3 微博与微信:社会化媒体的生力军第21-23页
第3章 微博与微信中个体的角色转换第23-35页
    3.1 “洞穴寓言”的网络隐喻第23-24页
    3.2 内容分析:从表演者到观众第24-31页
        3.2.1 抽样第24-25页
        3.2.2 公开与匿名第25-27页
        3.2.3 转发与原创第27-31页
    3.3 讨论:不同媒介情境中的个体角色第31-35页
        3.3.1 从炫示到追随:角色转换的形成第31-32页
        3.3.2 炫示者:用户在微信中的角色第32-33页
        3.3.3 粉丝:用户在微博中的角色第33-35页
第4章 媒介认同:个体角色转换的原因第35-41页
    4.1 社会化媒体中的结构与关系第35-36页
    4.2 强连接:作为炫示舞台的朋友圈第36-38页
    4.3 弱连接:作为“粉丝厂”的微博第38-41页
第5章 结论:多重身份与认同危机第41-45页
    5.1 “圈子”的形成:重新部落化第41-42页
    5.2 “我是谁”:个体身份的消解与重构第42-43页
    5.3 “我在哪”: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认同危机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选秀类真人秀节目仪式化传播研究
下一篇: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研究--以《大河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