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添加葵花籽油和茶油对奶水牛瘤胃发酵、脂肪酸组成以及相关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术语表第9-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4页
    1 共轭亚油酸的结构、来源及生理功能第14-16页
        1.1 共轭亚油酸的结构第14页
        1.2 共轭亚油酸的来源第14-15页
        1.3 共轭亚油酸的生物学功能第15-16页
    2 反刍动物体内共轭亚油酸的合成途径和机制第16-17页
        2.1 CLA的外源合成途径第17页
        2.2 CLA的内源合成途径第17页
    3 改善乳脂中共轭亚油酸含量的研究进展第17-20页
        3.1 调控日粮组成第18-19页
        3.2 调控瘤胃发酵环境第19-20页
        3.3 调控乳腺组织中△~9-去饱和酶活性第20页
    4 与生物氢化相关的瘤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第20-24页
        4.1 细菌的作用第20-22页
        4.2 原虫的作用第22-23页
        4.3 真菌的作用第23-24页
第二章 日粮中添加葵花籽油和茶油对奶水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第24-36页
    1 试验目的第24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4-27页
        2.1 试验材料第24页
        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第24-25页
        2.3 试验动物日粮设计第25-26页
        2.4 饲养试验设计第26页
        2.5 样品的采集及指标测定第26-27页
        2.6 数据统计第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33页
        3.1 日粮中添加葵花籽油、茶油对奶水牛产奶量的影响第27-28页
        3.2 日粮中添加葵花籽油、茶油对奶水牛乳成分的影响第28-33页
    4 讨论第33-35页
        4.1 对产奶量的影响第33-34页
        4.2 对乳成分的影响第34-35页
    5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日粮中添加葵花籽油、茶油对奶水牛瘤胃发酵参数及乳脂脂肪酸的影响第36-49页
    1 试验目的第3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2.1 试验材料第36页
        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第36页
        2.3 试验动物日粮设计第36页
        2.4 饲养试验设计第36页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36-3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8-45页
        3.1 日粮中添加葵花籽油、茶油对奶水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第38-40页
        3.2 日粮中添加葵花籽油、茶油对奶水牛乳脂脂肪酸的影响第40-45页
    4 讨论第45-48页
        4.1 对水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第45-46页
        4.2 对水牛奶乳脂脂肪酸尤其是对CLA含量的影响第46-48页
    5 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日粮中添加葵花籽油和茶油对水牛瘤胃液脂肪酸及相关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第49-60页
    1 试验目的第4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9-53页
        2.1 试验样品采集第49页
        2.2 CTAB溶液制备第49页
        2.3 主要仪器设备第49页
        2.4 主要药品试剂第49页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49-5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3-56页
        3.1 日粮中添加葵花籽油、茶油对水牛瘤胃液脂肪酸的影响第53-55页
        3.2 瘤胃微生物Real-Time PCR结果第55-56页
    4 讨论第56-58页
        4.1 对水牛瘤胃液脂肪酸的影响第56-57页
        4.2 对相关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第57-58页
    5 小结第58-60页
第五章 日粮中添加葵花籽油和茶油对水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第60-64页
    1 试验目的第60页
    2 材料方法第60-61页
        2.1 试验材料第60页
        2.2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第60页
        2.3 试验动物日粮设计第60页
        2.4 饲养试验设计第60页
        2.5 测定指标及方法第60-61页
    3 结果分析第61-62页
    4 讨论第62-63页
        4.1 对奶水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第62-63页
    5 小结第63-64页
第六章 结论第64-65页
    1 本研究获得的结论第64页
    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5-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抗菌蒙兽药成分及其复方的筛选和抑菌机理的研究
下一篇:PCV2病毒样颗粒疫苗的制备及免疫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