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方法 | 第9页 |
| 一、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 二、 研究的方法 | 第9页 |
|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9-10页 |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 一、 贵重金属市场理论即商品现货市场理论 | 第10-11页 |
| 二、 交易模式的研究 | 第11-12页 |
| 三、 自律监管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四、 贵金属市场交易模式与自律监管的关联研究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贵金属交易市场交易模式和自律监管的分析 | 第15-24页 |
| 第一节 贵金属交易市场交易模式的含义及特点 | 第15-16页 |
| 一、 基本概念 | 第15页 |
| 二、 基本特点 | 第15-16页 |
| 第二节 贵金属交易市场与传统市场交易模式的区别 | 第16-18页 |
| 一、 与传统批发市场的区别 | 第16-17页 |
| 二、 与期货交易的区别 | 第17-18页 |
| 第三节 交易所自律监管模式的分析 | 第18-22页 |
| 一、 自律管理的内涵 | 第18页 |
| 二、 自律管理的原理 | 第18-21页 |
| 三、 交易所自律管理的内容与模式 | 第21-22页 |
| 第四节 贵金属交易市场交易模式与自律监管的关联分析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昆明贵重金属交易所的交易制度和模式分析 | 第24-37页 |
| 第一节 国内及香港地区三大交易所发展比较 | 第24-28页 |
| 一、 上海黄金交易所 | 第24页 |
| 二、 天津贵金属交易所 | 第24页 |
| 三、 香港金银业贸易场 | 第24页 |
| 四、 三大交易所比较 | 第24-28页 |
| 第二节 昆明贵重金属交易所发展现状简介 | 第28-32页 |
| 一、 昆明贵重金属交易所的发展现状 | 第28-30页 |
| 二、 昆明贵重金属交易所的发展优势 | 第30-31页 |
| 三、 昆明贵重金属交易所助推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 第31-32页 |
| 第三节 昆明贵重金属交易所交易品种和交易模式分析 | 第32-37页 |
| 一、 交易品种 | 第32-34页 |
| 二、 交易模式 | 第34页 |
| 三、 交割与交收 | 第34-37页 |
| 第四章 昆明贵重金属交易所的自律监管现状分析 | 第37-51页 |
| 第一节 会员管理 | 第37-43页 |
| 一、 结算商会员管理 | 第37-40页 |
| 二、 交易商的管理 | 第40-41页 |
| 三、 投资者的管理 | 第41-43页 |
| 第二节 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 第43-45页 |
| 一、 昆交所资金存管情况 | 第43-45页 |
| 二、 结算制度 | 第45页 |
| 第三节 风险控制制度 | 第45-51页 |
| 一、 风险控制管理办法 | 第45-46页 |
| 二、 异常情况监控管理办法 | 第46-47页 |
| 三、 实时监控措施 | 第47-49页 |
| 四、 风控业务流程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昆明贵重金属交易所完善交易模式和强化自律监管的对策分析 | 第51-60页 |
| 第一节 昆交所交易模式和自律监管的问题分析 | 第51-52页 |
| 一、 交易模式问题 | 第51页 |
| 二、 自律监管问题 | 第51-52页 |
| 第二节 完善交易模式的对策 | 第52-55页 |
| 一、 调整产品结构 | 第52-53页 |
| 二、 完善交易模式 | 第53页 |
| 三、 加快东盟国际会员的开发 | 第53-54页 |
| 四、 加强贵重金属现货的贸易与流通功能 | 第54页 |
| 五、 加强商品定价功能 | 第54页 |
| 六、 加强供应链融资功能 | 第54-55页 |
| 第三节 强化自律监管的对策 | 第55-60页 |
| 一、 调整会员结构 | 第55页 |
| 二、 完善管理制度 | 第55页 |
| 三、 加强资金监管 | 第55页 |
| 四、 完善资金安全及风险监控体系 | 第55-59页 |
| 五、 加强信息传导功能 | 第59-60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